公元前266年,趙太后剛剛執政,秦國就急忙進攻趙國。趙太后向齊國求救。齊國說:“一定要用長安君來做人質,援兵才能派出。”趙太后不肯答應,大臣們極力勸諫都無效。
左師觸龍去見太后。太后氣沖沖地等著他。觸龍到了太后面前,先問候太后的身體,而且提出了自己的健康建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后來他又說:“我疼愛小兒子舒祺,希望能讓他替補上衛士的數目,來保衛王宮。我冒著死罪稟告太后。”太后說:“可以,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嗎?”觸龍說:“比婦女還厲害。”太后笑著說:“婦女特別厲害。”
觸龍回答說:“我私下認為,您疼愛燕后就超過了疼愛長安君。”太后說:“您錯了!不像疼愛長安君那樣厲害。”左師公說:“父母疼愛子女,就得為他們考慮長遠些。燕后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時,一定為她禱告說:‘千萬不要回來啊!’難道這不是為她長遠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孫,一代一代地做國君嗎?”太后說:“是這樣。”
左師公說:“然而您把長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給他很多象征國家權力的器具,而不趁現在這個時機讓他為國立功,一旦您死了,長安君憑什么在趙國站住腳呢?我認為您為長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認為您疼愛他不如疼愛燕后。”
太后說:“好吧,任憑您指派他吧!”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審視這個小典故,觸龍之所以能說服太后,訣竅在于他不急于求成。而是一步一步具體而又細致地為對方剖析情勢,為其出謀劃策,這就一步一步地把雙方的心理距離拉近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也說:“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現實生活中,無論你想說服別人,還是進行商業談判,或者是讓部下服從自己,人際交往中心理技巧都能發揮作用。大到思想觀念,小到生活瑣事。然而,成功地說服別人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因為被說服人的思維慣性和既成偏見是相當頑固的。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在進行說服時不必急于求成,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技巧,來逐步說服對方。
心理學家為病人開解心結的時候也是這樣,有一個心理學家,善于幫助女性走出失戀的痛苦,他在與女性聊天的時候,也是先聊些大眾化的問題,慢慢地解除對方的陌生心理。大約20分鐘后,這些女性都會在心理學家的談話技巧之下放松警惕,把平時說不出口的失戀故事告訴他,然后進一步解決問題。
最后,還要送給大家一個笑話——主人騎駱駝旅行,夜幕降臨時,支起了帳篷睡覺。晚上外面起了風沙,駱駝把頭伸進來。旅行者是個善良的人,覺得駱駝只是把頭伸進來了,無所謂,就沒有在意。過了一會兒,駱駝把脖子和前蹄伸進來了,旅行者還是沒有在意。于是駱駝就這樣,一點一點地擠進了旅行者的帳篷。
最后,駱駝把整個身子,都擠進了帳篷,可憐的旅行者卻被駱駝擠了出去。有的時候,我們會不會向這只聰明的駱駝學習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qnwz/441721.html
相關閱讀:走在人群里
誰偷走了果戈理的頭顱
母親的名字叫“笑著面對”
北京老飯館
讓老板離不開你的十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