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人生如修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人生哲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世說有一和尚,習儉從善多年,二心研究佛道,盼望有朝一日能脫離苦海平登極樂,修成正果。為了進步自己的佛法修為,乖尚天天都要熟讀不同的經文。據說,名人故事,他所看過的經文數目,已遠遠不止八百卷。
  
  和尚十分用功,把一切經文里的佛理都背得滾瓜爛熟,早誦晚念,青燈為伴。他的忠誠和執著,打動了寺里的每一個人。
  
  但奇異的是,跟尚從6歲苦修到76歲,仍無法得道開悟。而令,和尚已經老了,舊日所記經文已經忘記了大半,但他仍然節約如昨。
  
  終于有一天,他的誠懇感動了佛祖。佛祖問他:“你苦學佛法,是為何故?”
  
  和尚老誠實實地說:“先求自渡,再求渡人。”佛祖再次問他:“你從八百卷經文里失掉了什么?”和尚沉思了許久,說來說去,仍是經文里的話。
  
  佛祖只得搖頭:“佛法是船。世間所有因果報應,生逝世循環,皆屬苦海。你若想就此到達此岸,脫離苦海,就得首先清楚如何乘船以及如何棄船。”
  
  和尚聽后頓悟,從此心如止水,再不苦修佛理。
  
  佛理是船,須修也須棄。在茫?嗪V,佛理如夜中明燈,指惹人前行。抵達彼端之后,卻再不可執著迷戀,抱船登岸。無論何時都不能忘了,心中所要渡的乃是人,并非船。
  
  由此自省,回望咱們的半生過程。負笈求學多年之后,終于取得安寧生涯?墒聦嵵校卸嗌偃丝习灿诂F狀?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不卑不亢。不驚不羨,不讒不媚,不欲不求?
  
  我們已被兒時所學的常識困住了。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于是,我們前仆后繼,通宵達旦,焚膏繼晷,挑燈苦讀。
  
  多年后,博學多才,卻照樣還是看不開,理不透。甚至,早已被本人所學的理論知識重重困住,不可擺脫。
  
  從佛理的角度來看,實踐不就是渡人的船嗎?可為何我們在抵迭真諦彼端之時,總是無奈拋開舊日的塵俗觀點?老是要獨斷獨行,抱船守地,墨守成規?
  
  從人生的角度來看,知識不也是渡人的船嗎?苦習它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能理智通理,干凈精微嗎?可為何我們越是讀書,就越是輕易被物欲所蒙蔽,越是容易唯利是圖?
  
  修佛乃修心,不是信佛,吃素,就可長命百歲,往生羽化。其實質目標,是通過佛理領導,自我開化,自我頓悟,逐步領有廣渡世間惡,笑解眾生丑的境界。
  
  人生何嘗不是一次可貴的修行?不管貧賤富貴,是非高下,終極都要化為黃土青煙。有人在趕往這個必定終局的路上,縱欲寡歡;也有人在匆倉促而又充滿苦難的時間中,找到了自渡的船。
  
  可遺憾的是,大局部人只理解如何乘船。卻不懂得如何棄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12278.html

相關閱讀:平淡是真。平淡是人生之真味,回歸平淡,方究人生之真境
有道理有哲理的經典語句
描寫親情的哲理語句 沒有和平的家庭,就沒有和平的社會
2014現實生活哲理句子
不必完美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