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將軍”李廣“終生難封”或因帶兵屢次被困。
在歷史上留下美名的人,未必是當時職場混得好的人,西漢第一神箭手、飛將軍李廣便是案例之一。他在歷史的舞臺上,留下了一個猿臂善射的漂亮身影,至今還在為后人敬仰。同時,人們也意識到李將軍在職場的不如意,因此也留下一聲嘆息:“李廣難封。”
為什么漂亮的職場姿態和暗淡的職場前景集中在一人身上呢?
李廣漂亮戰例后面是不漂亮的成績。
再怎么神勇的身姿,再怎么突出的武功,一旦變成戰績記錄,熱血生動的過程就變成冰冷客觀的結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飛將軍李廣,也就明白他老人家為何老是在職場混不下去了。
飛將軍職場失敗尋根:用弓箭手的職業標準去當將軍。
李廣在職場的短處,其實也是他的長處,他有一個特點——善于近距離作戰!妒酚洝酚涊d,他射箭的訣竅就是,敵人不進入自己的有效射程,就絕不出手,而這個射程不過幾十步,“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
這個例子說明李廣作為一名弓箭手很謹慎,但是也暴露他一個缺點,他始終將自己作為一名弓箭手,他以弓箭手的視角指揮作戰,因此總是將部隊帶入自己的有效射程作戰,從而導致險情迭起,屢次戰敗。司馬遷也不得不說,“其將兵數困辱”,他帶兵屢次遭受圍困,甚至受被俘的恥辱。
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李廣作為一個神箭手,或者說一名特種兵頭領,指揮近距離作戰,相當精彩;一旦拉開距離,擴大戰場面積和作戰范圍,李廣就迷失了,成績就沒那么漂亮了。舉個例子吧,好萊塢大片里,往往精彩的是史泰龍、施瓦辛格他們的單兵作戰故事,其票房遠高于什么巴頓將軍、艾森豪威爾之類的軍事大題材,為什么?因為巴頓和艾森豪威爾他們沒有什么好看的動作。
李廣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這個缺陷,要想成為軍事大統帥,他必須得有拿得出手的活兒。因此在公元前119年的漠北大追擊戰中,他強烈要求和衛青的大部隊一起出發,自己充當先鋒,爭取活捉單于的機會。那一年,他已經六十多歲了,職場升遷的機會就在這一戰了。
誰知道為人不厚道的漢武帝嫌他晦氣,要總指揮官衛青把李將軍調開;而私心重重的衛青把立功的指標給了朋友公孫敖,支開李廣,讓他帶兵從東路出發,而東線是最容易讓人迷路的。
老英雄的收山之作,居然滑稽到以迷路收場,而這次迷路是被上司算計的。悲壯而孤傲的李廣,當然不再愿意去面對那些冷漠無情的刀筆吏。你是大漠神箭手又怎么樣,匈奴人怕你又怎么樣,最后還不是只能老老實實坐下來交代問題,爭取輕一點的處分?
走到這一步,飛將軍只有一死,才能對自己的英雄生涯作一個有尊嚴的交代。
讀《史記》里的“李將軍列傳”,讓人唏噓,漂亮的傳說不等于漂亮的職場生涯。其實現實中有不少前輩,聽他們描述往事,精彩紛呈,甚至驚心動魄,而他們的人生現狀卻不能與精彩的過去相對稱。也許,他們的成功不在于漂亮的結尾,而在于漂亮的過程,司馬遷也許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單單為李廣而落淚。
漢朝的刀筆吏不會光聽李廣如何漂亮脫險的故事,而是要干貨,所以可能會這樣質問:李廣,你這次所率部隊傷亡若干,減員若干,部隊被打散,戰略目的全都沒有達到,并且作為最高指揮官,你居然被敵人俘虜,“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得出的結論就是,沒有戰功,應當處斬,酌情減輕處分,開除軍職,取消軍銜,削職為民。
這個處理是有道理的,因為不管你如何在逃跑過程中大顯神箭手風采,全軍潰敗這個事實是無法抹去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680586.html
相關閱讀:2014現實生活哲理句子
不必完美
描寫親情的哲理語句 沒有和平的家庭,就沒有和平的社會
平淡是真。平淡是人生之真味,回歸平淡,方究人生之真境
有道理有哲理的經典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