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文是我的編纂,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學生時期就在省級報刊發過作品,一畢業就被一家大報高薪聘了去,年事微微就當上了部主任。堪稱少年得志。那天他打電話給我,談了會兒稿子的事,就在談話快要停止時,他告知我他剛過了30歲誕辰,語氣中透著些許感嘆。于是我問他有何感想?他說良多,最大的感想是終于清楚了一個情理,那就是他始終埋在心里的3個幻想,當初終于明確,永遠也無奈實現了!既然無法實現,藏在心里只能折磨本人,所以決議刪除。
我一時無語,悄悄地等著下文。
“第一個要刪除的妄想,是英語。你知道嗎?我從7歲就開端學英語,大學生勵志,開始是被父母逼著學,為此沒少挨打受罵,天天凌晨睡的模模糊糊就被叫醒,起來背單詞。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用壞了3個錄音機,兩個復讀機。成果呢,我的英語只能跟中國人說,一碰到老外,就得去找翻譯。現在回過火來想,真是傻透了!我既不想做職業翻譯,也不想假寓國外,畢生頂用英語的機遇能有多少?須要時雇個翻譯就行了,干嘛這么折磨自己呢!這樣一想,就通了,人也輕爽了不少。”
我無聲地笑了,暗想:像阿文這樣被英語折磨過的人,在中國恐怕不是一個小數量吧?不曉得他們聽到這番話,會做何感觸?是想像阿文那樣抉擇廢棄,仍是貫徹始終?
“第二個要刪除的夢想——”阿文又持續說道:“是浪漫。我承認,浪漫的感到確實很好,但只適合年輕人。我已經30歲了,不想再要什么進程,我要直接步入生活。比方下了班兩個人一起去超市,買新穎食品,或給家里換一個新款窗簾。像那種情人節花20元買一支玫瑰、圣誕節花幾百元去吃哈根達斯的事,我不會再做了。這種事30歲之前做就叫浪漫,30歲之后再做,就是揮霍。”
我忍不住想笑,但似乎被梗住了,沒笑出來。
“第三個要刪除的夢想,就是野心。野心這貨色好是好,但和浪漫一樣,是年青人的特權。我不否定,世界上也有大器晚成的人,但那是極少數。對大多數人而言,假如30歲無跡象、40歲無結果,恐怕終生就不外如斯了。我今年30歲,固然文章常常見報,書也出了幾本,但我不得不否認一件事,那就是自己不可能成為海明威了!那種人是蠢才,是上帝用特別資料造成的,幾十年才干降一個。而我最多也不過就是一人才吧!就算終其一生不吃不喝晝夜兼程地寫作,也不可能寫出《白叟與海》那樣的杰作,不如不去做這個天夢,給自己定一個更事實、更合適自己、通過盡力可能實現的目的吧。”
阿文的一番感言,讓我想起不知誰說過的一句話:男人30歲之前是半成品,30歲之后才是成品。照此說法,阿文應當算是成品了。他今天說的這番話,也像是成年人所為。我信任,他當前的人生會更踏實,更安穩,更少犯過錯,作為友人,我應該為他覺得愉快才是。但不知怎么,興奮之余,卻有多少分落寞。
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個一直讓步的過程。依我看,人生更像是一局部為上、下兩集的持續劇,以30歲為界,上半場是一個不斷積蓄、不斷休會、不斷暴發的過程。下半場則是一個不斷喪失、不斷內斂、不斷刪除的過程,直到最后,到達終點,咱們將刪除自己的最后一樣領有——性命。這的確不是一件令人驚喜的事件,但又能怎么樣呢?自動的刪除總比被動的接收要好,我尊敬那些60歲仍保持自己、不肯放棄夢想的人,但像阿文這樣30歲想要刪除夢想的人,亦不敢輕看。
【大道理】:
坦然地面對生涯,擯棄不切實際的主意,只有這樣,你的生活才會輕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44157.html
相關閱讀:平淡是真。平淡是人生之真味,回歸平淡,方究人生之真境
2014現實生活哲理句子
有道理有哲理的經典語句
不必完美
描寫親情的哲理語句 沒有和平的家庭,就沒有和平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