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幡動、風動、心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人生哲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人對事物的認知有三個境界。要想晉升生涯的境界,就要先提升認知的境界。

  桂琛禪師去參訪玄沙禪師。

  玄沙問:“三界唯心,你是怎么領會的?”

  桂琛指著椅子,問:&ldquo,諺語大全;你叫這個是什么?”

  玄沙答復:“椅子。”

  桂琛說:“那你還不懂得三界唯心的真義。”

  玄沙于是改口說:“我叫它為竹木,那你叫它什么?”

  桂琛說:“我也叫它竹木。”

  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最初僅止于表象或名相,譬如說那是“椅子”或“床鋪”,這是第一境界。但椅子和床鋪即便外觀、功效有別,卻都是“竹木”所造,能看失事物表象背地的共通實質,是認知的第二個境界。

  六祖慧能在到達法印寺時,正值傍晚時候。晚風習習,吹動著寺里的一剎幡。他聽到兩個和尚在爭辯:一個跟尚說是“幡在動”,另一個說是“風在動”,彼此爭論不休。

  慧能說:“能不能讓我這個俗人加入兩位的高論?我感到這既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而是你們的心在動。”

  風吹幡動,說“幡在動”,這是只看到表象,是認知的第一境界。但不僅幡動,鄰近的柳枝也在動,說“風在動”,點出它們共通的起因,是認知的第二境界。但歸根究底,看到幡動、柳枝動,知道風在動,都來自心的觀照,也就是“心在動”,這是認知的第三境界,也是認知的終極本質,所謂“三界唯心”是也。

  不同的認知境界,會影響我們對事物的懂得,更進而左右我們的應答和處置方法。當你認為錯誤勁,而想要有所改變時,如果你認為那是“幡在動”,那你就會想去轉變幡;假如你以為那是“風在動”,那你就會嘗試去改變風向;如果你認為那是“心在動”,那你就必需去改變你的心。

  禪,直指本心,告知咱們應當意識什么、曉得什么。

  哲理:情隨便起,相由心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45883.html

相關閱讀:不必完美
平淡是真。平淡是人生之真味,回歸平淡,方究人生之真境
2014現實生活哲理句子
有道理有哲理的經典語句
描寫親情的哲理語句 沒有和平的家庭,就沒有和平的社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