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給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人生哲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曾經有一窮漢問佛:我為啥不能勝利?佛曰:由于你未學會給予別人。窮漢反詰:我身五分文如何給予?佛曰:一個人即便沒有錢,也可給予別人七樣貨色,顏施:微笑處事。音施:多說激勵夸獎撫慰的話。心施:敞開心扉懇切待人。眼施:給予別人善意的目光。身施:以舉動輔助別人。座施:忍讓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這是一段尋常文字,平實而美好,我逐一記心,并時時檢查我是否己做到。佛心向善,真摯的,仁慈的,才是美妙的。懷著對佛的敬佩,我慕名來到中臺禪寺。
  
  中臺禪寺位于臺中的南投縣,始建于上世紀90年代,2001年對外開放,耗資五十億新臺幣。主建造樓高十六層,目前向游人開放的只是一、二兩層。主樓四檐皆由黃銅所鑄的巨型蓮花瓣相擁相襯,逐層向內收緊,俯看去應當就是一朵巨型的蓮花。仰望之,肅穆而華麗。所有外墻都是用意大利入口的大理石貼面。進入正殿,空間視覺上很像梵蒂岡大教堂,層高跟深度都遠遠超越咱們尋常對于寺廟的意識。大殿內四角的佛像石雕則“頂天破地”,高約二十米。沿臺階往上行,心底對佛的敬佩也隨臺階層級攀升。
  
  在中臺禪寺,禮佛不燒香。所以沒有人一路跑著碎步跟在身后傾銷香燭。于是寺廟便少了煙薰味,多了份安靜與幽雅。寺內的僧、尼一律素素的,為人處世,快步行走,與他們比擬,只感到本人躁而俗。禪寺建在山坡上,周邊被蔥綠圍繞,所以在臺中,去寺廟也叫進山門。
  
  寺內的方丈名惟覺,年已八十多歲了,但思維迅速,能寫一手隧道的唐楷,寺內所有匾額、門聯皆出自他的手筆,書法與修建井水不犯河水。而整座寺廟完整由惟覺多年辛勞化緣積聚所建,僅設計就花了整整三年,細細斟酌,以臻完善。
  
  我去的季節在初冬,綿雨之后初睛,天空藍得似水晶個別有穿透感,云白得刺眼,像北歐的晴空。正遇上火焰木的盛花期,禪寺門前大片的火焰木于樹梢吐著火紅的焰苗,花朵比鳳凰花碩大,比木棉花柔媚,在稠密的羽狀葉里,艷到變本加厲。
  
  沿著火焰木的方向下行,我走到了禪寺的后院,這里有很多多少百年的古木,都是從世界各地移植來的,樹型奇絕,有摩納哥的合歡樹,菲律賓的黃連木,緬甸的鹿角樹,澳洲的檸檬桉……這些移居的樹木已在寺內扎根開花,枝繁葉茂,開端了她們邁向千年的里程。
  
  在大樹隱映的側殿中,我無意中發明了幾十尊保留非常完好的歷代石刻佛像,面容清朗,氣宇從容,有的石像高達二三米,如斯多的造像都是從哪里請來的?想起來,像個謎。
  
  走在這樣的佛地,有許多凡人不可設想的事件,卻被不食煙塵的他們一一拿定。佛的智慧在于點撥,所謂四兩撥千斤,便是智慧的結果。
  
  施舍,是空門最常用的詞條,有眾生的施舍,中臺禪寺才得以建成。而禪寺立于臺中,四方人士來此禮佛,在佛的光照中得安靜、得祥和、和心想事成之愿、得心安理得之態,得舍,舍得,人在其間怡然。
  
  施與舍皆給予,給予是一種愉悅的狀況,可小可大,可少可多。這不同于貢獻,不使命感,更無強迫性。只是慧心所向,佛心所指,而佛的能量正起源于這兩個字:給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162000.html

相關閱讀:有道理有哲理的經典語句
不必完美
2014現實生活哲理句子
平淡是真。平淡是人生之真味,回歸平淡,方究人生之真境
描寫親情的哲理語句 沒有和平的家庭,就沒有和平的社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