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后漢書?伏湛傳原文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后漢書?伏湛傳原文及翻譯

后漢書?伏湛傳原文

伏湛字惠公,瑯邪東武人也。九世祖勝,字子賤,所謂濟南伏生者也。湛高祖父孺,武帝時,客授東武,因家焉。父理,為當世名儒,以《詩》授成帝,為高密太傅,別自名學。

湛性孝友,少傳父業,教授數百人。成帝時,以父任為博士弟子。五遷,至王莽時為繡衣執法,使督大奸,遷后隊屬正。

更始立,以為平原太守。時倉卒兵起,天下驚擾,而湛獨晏然,教授不廢。謂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國君徹膳;今民皆饑,奈何獨飽?”乃共食粗糲,悉分奉祿以賑鄉里,來客者百余家。時門下督素有氣力,謀欲為湛起兵,湛惡其惑眾,即收斬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向以安。平原一境,湛所全也。

光武即位,知湛名儒舊臣,欲信干任內職,征拜尚書,使典定舊制。時,大司徒鄧禹西征關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為司直,行大司徒事。車駕每出征伐,常留鎮守,總攝群司。建武三年,遂代鄧禹為大司徒,封陽都侯。

時,彭寵反于漁陽,帝欲自征之,湛上疏諫曰:“臣聞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國,必先詢之同姓,然后謀于群臣,加占蓍龜,以定行事,故謀則成,卜則吉,戰則勝。其《詩》曰:‘帝謂文王,詢爾仇方,同爾弟兄,以爾鉤援,與爾臨沖,以伐崇庸!鐕鞘兀韧撕蠓,所以重人命,俟時而動,故參分天下而有其二。陛下承大亂之極,受命而帝,興明祖宗,出入四年,而滅檀鄉,制五校,降銅馬,破赤眉,誅鄧奉之屬,不為無功。今京師空匱,資用不足,未能服近而先事邊外;且漁陽之地,逼接北狄,黠虜困迫,必求其助。又今所過縣邑,尤為困乏。種麥之家,多在城郭,聞官兵將至,當已收之矣。大軍遠涉二千余里,士馬罷勞,轉糧限阻,今?、豫、青、翼,中國之都,而寇賊從橫,未及從化。漁陽以東,本備邊塞,地接外虜,貢稅微薄。安平之時,尚資內郡,況今荒耗,豈足先圖?而陛下舍近務遠,棄易求難,四方疑怪,百姓恐懼,誠臣之所惑也。復愿遠覽文王重兵博謀,近思征伐前后之宜,顧問有司,使極愚誠,采其所長,擇之圣慮,以中土為憂念。”帝覽其奏,竟不親征。

時,賊徐異卿等萬余人據富平,連攻之不下,唯云:“愿降司徒伏公。”帝知湛為青、徐所信向,遣到平原,異卿等即日歸降,護送洛陽。

湛雖在倉卒,造次必于文德,以為禮樂政化之首,顛沛猶不可違。是歲奏行鄉飲酒禮,遂施行之。

其冬,車駕征張步,留湛居守。時,蒸祭高廟,而河南尹、司隸校尉于廟中爭論,湛不舉奏,坐策免。六年,徙封不其侯,邑三千六百戶,遣就國。后南陽太守杜詩上疏薦湛曰:“臣聞唐、虞以股肱康,文王以多士寧,是故《詩》稱‘濟濟’,《書》曰‘良哉’。臣詩竊見故大司徒陽都侯伏湛,自行束修,訖無毀玷,篤信好學,守死善道,經為人師,行為儀表。前在河內朝歌及居平原,吏人畏愛,則而象之。遭時反復,不離兵兇,秉節持重,有不可奪之志。陛下深知其能,顯以宰相之重,眾賢百姓,仰望德義。微過斥退,久不復用,有識所惜,儒士痛心,臣竊傷之。湛容貌堂堂,國之光輝;智略謀慮,朝之淵藪。髫發厲志,白首不衰。實足以先后王室,名足以光示遠人。古者選擢諸侯以為公卿,是故四方回首,仰望京師。柱石之臣,宜居輔弼,出入禁門,補缺拾遺。臣詩愚戇,不足以知宰相之才,竊懷區區,敢不自竭。臣前為侍御史,上封事,言湛公廉愛下,好惡分明,累世儒學,素持名信,經明行修,通達國政,尤宜近侍,納言左右,舊制九州五尚書,令一郡二人,可以湛代。頗為執事所非。但臣詩蒙恩深渥,所言誠有益于國,雖死無恨,故復越職觸冒以聞!

十三年夏,征,敕尚書擇拜吏日,未及就位,因宴見中暑,病卒。賜秘器,帝親吊祠,遣使者送喪修冢。

二子:隆、翕。

翕嗣爵,卒,子光嗣。光卒,子晨嗣。晨謙敬博愛,好學尤篤,以女孫為順帝貴人,奉朝請,位特進。卒,子無忌嗣,亦傳家學,博物多識,順帝時,為侍中屯騎校尉。永和元年,詔無忌與議郎黃景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藝術。元嘉中,桓帝復詔無忌與黃景、崔?等共撰《漢記》。又自采集古今,刪著事要,號曰《伏侯注》。無忌卒,子質嗣,官至大司農。質卒,子完嗣,尚桓帝女陽安長公主。女為孝獻皇后。曹操殺后,誅伏氏,國除。

初,自伏生已后,世傳經學,清靜無競,故東州號為“伏不斗”云。

后漢書?伏湛傳翻譯

伏湛字惠公,瑯王牙東武人。九世祖伏勝,字子賤,就是所謂的濟南伏生。伏湛高祖父伏孺,武帝時,在東武為客座教授,因以東武為家。父伏理,為當世名儒,以《詩》教授成帝,為高密太傅,別成一家自成名學。伏湛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從小傳授父業,教授數百人。成帝時,以父任為博士弟子。五次遷官,到王莽時為繡衣執法,使督察大奸,遷后隊屬正。

更始立,以伏湛為平原太守。當時倉卒之間兵起,天下驚擾,而伏湛卻很安靜,仍然教授不廢。對妻子兒女說:“年谷不登,國君應撤席;今百姓都挨餓,怎么能獨飽呢?”于是共吃粗糧,把俸祿所得拿來賑濟鄉里,來客達百多家。時門下督素有氣力,謀欲為伏湛起兵,伏湛惡其惑眾生事,即將他收斬,懸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官吏百姓信服向往,郡內以此安定。平原一郡,是伏湛所保全的。

光武即位,知伏湛是名儒舊臣,想令其主持內職,征拜尚書,由他審定舊的典章制度。當時大司徒鄧禹西征關中,帝以伏湛才任宰相,拜為司直,行使大司徒職事。光武每出征伐,常留他鎮守京師,總攝群司。

建武三年(27),代鄧禹為大司徒,封為陽都侯。當時彭寵謀反于漁陽,光武想親征,伏湛上疏勸諫道“:臣聽說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國,必先征詢同姓的意見,然后謀于群臣,再占蓍龜,以定行事,所以謀則成,卜則吉,戰則勝。其《詩》說:‘上帝對文王說:要取得友邦的支持,要團結兄弟友國,要準備攻城云梯,要準備臨車和沖車,以討伐兇惡的崇國!鐕鞘貓怨蹋幌,退而修政復伐,所以重人性命,俟時而動,所以能三分天下有其二。陛下承大亂之極,受命為帝,復興光大祖宗,出入四年,滅檀鄉,制五校,降銅馬,破赤眉,誅鄧奉之屬,不為無功。今京師空匱,資用不足,未能服近而先征邊外;且漁陽之地,逼近北狄,彭寵困迫,必求其助。又今所過縣邑,尤為困乏。種麥的人家,多在城郭,聽說官兵將到,必事先將麥收割回去了。大軍遠涉二千多里,士馬困倦,糧食轉運艱阻。今兗州、豫州、青州、冀州,都是中國版圖城邑,而盜賊縱橫,還沒有歸化。漁陽以東,本屬邊塞,地接外虜,貢稅微薄。即使在和平時期,尚且還要內郡資助,何況現在荒耗,難道值得先討伐嗎?而陛下舍近務遠,棄易求難,四方懷疑驚怪,百姓恐懼不安,這是臣非常疑惑的。希望你遠覽文王的重視兵力博采眾謀,近思征伐前后的各種事宜,顧問有司,使他們極盡愚誠,采其所長,以圣慮而選擇之,以中土為憂念!钡塾[其奏,就決定不親征了。這時賊徐異卿等萬余人占據富平,官兵連攻不下,賊只說:“愿向司徒伏公投降!钡壑繛榍嘀荨⑿熘菟叛鱿蛲,派他到平原去,徐異卿等即日歸降伏湛,護送到洛陽。伏湛雖在倉卒緊迫時,急遽必本于文德,認為禮樂是政化之首,雖跌倒傾覆也不可有違。

這年奏請舉行鄉飲酒禮,得到批準實施。這年冬,光武征討張步,留伏湛居守。當時在高廟舉行冬祭,而河南尹、司隸校尉在廟中爭論,伏湛沒有舉奏,被策書免職。

六年,遷封不其侯,食邑三千六百戶,遣就國。后南陽太守杜詩上疏薦舉伏湛說:“臣聽說唐堯、虞舜親如股肱因此社稷康盛,周文王以人才鼎盛而得安寧,所以《詩》稱‘濟濟多士’,《書》曰‘股肱良哉’。臣杜詩見故大司徒陽都侯伏湛,自十五歲而志于學,未嘗有所毀缺,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經學堪為人師,論行為堪為儀表。前在河內朝歌及居平原,官吏百姓畏愛,以他為楷模而仿效他。遇到時局反覆,兵兇連年,而伏湛能秉節義持操守,有不可奪的志氣。陛下深知其能,授以宰相重任,眾賢百姓,仰望德義。后以微小過失免退,久不復用,有識之士感到痛惜,儒生士子感到傷心,臣私下為之惋惜。伏湛容貌堂堂,智略謀慮,朝廷的集大成者。從童子立志,至白首而矢志不衰。行動足以向導王室,名氣足以光示遠人。古時選拔諸侯以為公卿,所以四方回首,仰望京師。柱石之臣,應居輔弼之位,出入宮廷以補救缺漏糾正過失。臣杜詩愚戇,不足以知宰相之才,我只懷有區區小才,敢不盡忠竭力。臣前為侍御史,呈上密封奏章,講伏湛公正廉明愛護部下,好惡分明,世代儒學,素持聲名信譽,能曉經術,修養德行,通達國家大政,尤其應該作為近臣,納言于左右,按舊制九州共選五人以任尚書,令則一郡有二人,可以伏湛代一人。頗引來執事們的非議。但臣杜詩蒙恩深厚,所言只要有利于國,雖死無恨,所以再次越職觸冒上奏!

建武十三年(37)夏,征召還朝,令尚書選擇日期以封拜官職,還沒有就位,因召見賜宴中暑,病逝。賜棺材,帝親往吊唁,派遣使者送喪修筑墓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1060435.html

相關閱讀:杜甫《除草》原文及翻譯 賞析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昏
張衡《歸田賦》原文及翻譯 賞析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