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水調歌頭?焦山原文_翻譯和賞析_吳潛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水調歌頭?焦山

朝代:宋代

作者:吳潛

原文:

鐵甕古形勢,相對立金焦。長江萬里東注,曉吹卷驚濤。天際孤云來去,水際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遠岫忽明晦,好景畫難描。
混隋陳,分宋魏,戰孫曹;仡^千載陳跡,癡絕倚亭皋。惟有汀邊鷗鷺,不管人間興廢,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飛去,舉手謝塵囂。
相關內容
賞析

作者:佚名

  “鐵甕古形勢,相對立金焦!薄拌F甕”,指鎮江古城,是三國孫權所建,十分堅固,當時號稱鐵甕城!敖鸾埂,金山、焦山,二山均屹立大江中(金山現已淤連南岸),西東相對,十分雄偉。宋孝宗游金山寺曾題詩道:“?然天立鎮中流,雄跨東南二百州!薄拌F甕”、“金焦”為鎮江古來形勢最突出之處,寫得概括、有力!伴L江萬里東注,曉吹卷驚濤!苯鳀|注,風卷濤驚,又加強了砥柱中流的金焦形象!疤祀H孤云來去,水際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天連水,水連天,“孤云”、“孤帆”更襯出了江天的浩渺,而“來去”、“上下”又見出了詞人在游目騁懷,頻頻俯仰,可以想見其神思的飛越。此句不禁讓人想起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想是從李白詩句變化而來!斑h岫忽明晦”,“忽”寫出了朝光明滅給人剎那間的刺激,又引起了多少興奮,真是“好景畫難描”啊。

  下片寫景從形勢寫起,江,天,遠山,由近而遠,層次分明。覽景時,人們往往可以超越時空的局限。如果說上片是“視通萬里”,那么下片就是“思接千載”了。

  “混隋陳,分宋魏,戰孫曹。”此由近到遠寫鎮江的攻守征戰。隋滅陳時,隋大將賀若弼最先在這里突破陳的江防,繼克金陵。南朝宋曾憑借長江天塹在這里抗擊北魏軍隊,“緣江六七百里,舳艫相接”,從而保全了半壁河山。孫權曾以京口(吳時稱京城,東晉南朝稱京口城)為首都建康(今南京)之門戶,對抗曹魏。這九個字極省凈地表現出鎮江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在這里曾經發生過多少場面壯烈的戰爭?鎮江,她在南北對峙的歷朝歷代戰略地位何等重要,而今她又是抗擊蒙古的江淮重鎮,而自己就任職在這塊“古來征戰地”!“回頭千載陳跡,癡絕倚亭皋。”

  作者從歷史的遐想中清醒過來,倚立江岸上,不禁感慨萬千了。作者對歷史無限追憶,“天下英雄誰敵手”,能在這里一展宏圖,多好!可是,面對現實,官小權輕,難有用武之地,何必想入非非呢!正如他同時寫的另一首《水調歌頭》所言:“郗兵強,韓艦整,說徐州。但憐吾衰久矣,此事恐悠悠。欲破諸公磊塊,且倩一杯澆酹,休要問更籌!”這就是他此時的心情。于是他不得不開解自己。“惟有汀邊鷗鷺,不管人間興廢,一抹度青霄!柄t鷺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飛翔,越飛越遠,越飛越高,將作者的心也帶到了“青霄”之上!鞍驳蒙盹w去,舉手謝塵囂。”這是他的想象、他的愿望:我怎樣也能象鷗鷺一樣飛上天空、離開紛繁復雜的塵世呢!切不可從此句認為作者有避世之哀。這只是他失意時的慰解之詞,他怎能輕易拋棄自己的壯志呢?

  這首詞由寫景、懷古、抒情三者組成,層層生發,一氣呵成,顯得十分自然。作者用明凈、圓熟的語言,創造了一個高遠、清新的意境,表現了豪邁、開朗的胸襟。讀起來爽口愜心,發人意興。因此,可以說吳潛是晚宋一個重要的詞人。


相關內容吳潛   吳潛(?)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十一年()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1075554.html

相關閱讀:“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張衡《歸田賦》原文及翻譯 賞析
杜甫《除草》原文及翻譯 賞析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昏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