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艾麗莎白 朗蓋的墓志銘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艾麗莎白•朗蓋的墓志銘

[法國]高乃依

不要把淚水拋灑在這墓石之上,

別停步:這靈床十分寶責珍奇,

純潔的身艇、純潔的灰躺在此,

但心靈的熱情長存于四面八方。

還沒有撒手人寰去迎接死亡,

她的靈魂高高升騰,目不能及,

把她的生命同造物主相匯集;

她行走在大地,又漫步于天堂。

命運遠勝過她的人感其風范,

忍辱負重和受苦是她家常便飯;

她最后的嘆息是愛情的哀音。

別停步,心靈雞湯,就像她純情激蕩全身,

千萬別哭悼她就這樣喪了命,

請相信這樣死去會永世長存。

(鄭克魯譯)

【賞析】

艾麗莎白•朗蓋是一個早夭的年輕女孩。這篇墓志銘文辭典雅、氣勢不凡,平凡的內容披上了華麗的衣冠,在亞歷山大體十四行詩的框架內,情感的釋放有張有弛,這都是典型的古典主義風格。詩中感慨純真的靈魂過早離開人世,又安慰女孩的親人“這樣死去會永世長存”。

詩歌第一節淡淡地起筆,純潔的靈魂要求肅穆的對待,而同時“心靈的熱情長存于四面八方”。一冷一熱的鮮明對比,迸發出強大的感染力,使氣氛由哀傷而轉為對熱情心靈的美好祝愿。第二節歌頌純潔的靈魂將步入天堂,安慰女孩的親人無須哀傷。第三節由贊嘆女孩的風范轉為對生前生活的回憶。“生亦無歡,死亦何哀”,天堂是女孩最美好的歸宿,這同樣也是在安慰那些哀傷的人們。最后一節激勵人們把女孩純潔的熱情保留下來,不要哭悼;同時用“死去”和“長存”這一對悖論,將艾麗莎白的精神力量進一步升華。墓志銘飽含著憐愛和贊嘆,灑脫地看待死亡帶來的分離,認為高尚的靈魂能夠戰勝死亡的陰影。這種道德至上的評價原則與嚴謹的詩歌格律相結合,都是18世紀古典主義文學的重要特征。然而,詩中濃濃的情意和大膽的抒情,已經具有一些浪漫主義色彩,體現出18世紀末期的時代精神。(劉云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227402.html

相關閱讀: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昏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杜甫《除草》原文及翻譯 賞析
張衡《歸田賦》原文及翻譯 賞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