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相關內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事。靠近在種滿桑樹的田野里耕作的農夫,扛著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農家人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注釋
.元日:農歷正月初一。
.斗:指北斗星;乇保褐副倍沸堑亩繁鷱闹赶虮狈睫D而指向東方。古人認為北斗星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起:開始。東:北斗星斗柄朝東。
.強仕:強仕之年,即四十歲。
.無祿:沒有官職。祿:官吏的薪俸。尚:還。
.桑野:種滿桑樹的田野。就:靠近。耕父:農人。
.荷:扛,擔。
.占氣候:根據自然氣候推測一年收成的好壞。
相關內容
賞析
作者:佚名
這首五言律詩寫作者的親身經歷,作于他去長安應試的那年春節。詩中首尾兩聯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民非常重視觀測天象,注意氣候、節令與農業生產的關系,其中雖有某種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從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一定的科學價值。中間兩聯敘寫了自已的隱居生活內容,其中隱隱透露了作者不甘隱居躬耕的心情,說明他的鹿門隱居只是為了取得清高的聲望,以便得到引薦達到入仕的目的。相關內容孟浩然 孟浩然(-),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古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327779.html
相關閱讀:《花犯?翦橫枝》譯文注釋_《花犯?翦橫枝》點評_吳文英的詩詞
《守歲詩》譯文注釋_《守歲詩》點評_蘇軾的詩詞
《除夜有懷》譯文注釋_《除夜有懷》點評_崔涂的詩詞
《歲夜詠懷》譯文注釋_《歲夜詠懷》點評_劉禹錫的詩詞
《奉和圣制中元日題奉敬寺》譯文注釋_《奉和圣制中元日題奉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