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題烏江亭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杜牧古詩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勵志詩句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題烏江亭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相關內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勝敗這種事是兵家難以預料的事,
但是能忍受失敗和恥辱才是男兒。
江東的子弟人才濟濟,
如果項羽愿意重返江東,可能還會卷土重來。

注釋
.烏江亭:在今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妒酚?項羽本紀》載:項羽兵敗,烏江亭長備好船勸他渡江回江 東再圖發展,他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乃自刎于江邊。杜牧過烏江亭時,寫了這首詠史詩。
.不期:難以預料。
.包羞忍恥:意謂大丈夫能屈能伸,應有忍受屈恥的胸襟氣度。
.江東:指江南蘇州一帶,是項羽起兵的地方。


相關內容鑒賞

作者:陶道恕

  首句言勝敗乃兵家常事。次句批 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缺乏大將氣度。三四句設想項羽假如回江東重振旗鼓,可以卷土重來。這句有對項羽負氣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卻是批評他不善于把握機遇,不善于聽取別人的建議,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馬遷曾以史家眼光批評項羽"天亡我,非戰之罪"的執迷不悟。杜牧則以兵家的眼光論成敗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馬遷是總結已然之教訓,強調其必敗之原因;杜牧則是假想未然之機會,強調兵家須有遠見卓識和不屈不撓的意志。

  次句強調指出只有“包羞忍恥”,才是“男兒”。項羽遭到挫折便灰心喪氣,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漢”呢?“男子漢”三字,令人聯想到自詡為力超過山河,氣可蓋世的西楚霸王,直到臨死,還未找到自己失敗的原因,只是歸咎于“時不利”而羞憤自殺,有愧于他的“英雄”稱號。

  第三句“江東子弟多才俊”,是對亭長建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的藝術概括。人們歷來欣賞項羽“無面見江東父兄”一語,認為表現了他的氣節。其實這恰好反映了他的剛愎自用,聽不進亭長忠言。他錯過了韓信,氣死了范增,確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這最后關頭,如果他能面對現實,“包羞忍恥”,采納忠言,重返江東,再整旗鼓,則勝負之數,或未易量。這就又落腳到了末句。

  “卷土重來未可知”,是全詩最得力的句子,其意蓋謂如能做到這樣,還是大有可為的;可惜的是項羽卻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這樣就為上面一、二兩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據,而這樣急轉直下,一氣呵成,令人想見“江東子弟”“卷土重來”的情狀,是頗有氣勢的。同時,在惋惜、批判、諷刺之余,又表明了“敗不餒”的道理,也是頗有積極意義的。 此詩與《赤壁》詩一樣:議論戰爭成敗之理,提出自己對歷史上已有結局的戰爭的假設性推想。首句言勝敗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缺乏大將氣度。三四句設想項羽假如回江東重整旗鼓,說不定就可以卷土重來。這句有對項羽負氣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卻是批評他不善于把握機遇,不善于聽取別人的建議,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馬遷曾以史家眼光批評項羽"天亡我,非戰之罪"的執迷不悟。杜牧則以兵家的眼光論成敗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馬遷是總結已然之教訓,強調其必敗之原因;杜牧則是假想未然之機會,強調兵家須有遠見卓識和不屈不撓的意志。

  議論不落傳統說法的窠臼,是杜牧詠史詩的特色。諸如“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南軍不袒左邊袖,四老安劉是滅劉”(《題商山四皓廟》),都是反說其事,筆調都與這首類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謂這首詩“好異而畔于理……項氏以八千人渡江,敗亡之余,無一還者,其失人心為甚,誰肯復附之?其不能卷土重來,決矣!鼻迦藚蔷靶裨凇稓v代詩話》中則反駁胡仔,說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層,正意益醒”。其實從歷史觀點來看,胡氏的指責不為無由。吳景旭為杜牧辯護,主要因這首詩借題發揮,宣揚百折不撓的精神,是可取的。

本頁內容整理自網絡(或由網友陶道恕上傳),版權歸原作者陶道恕所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相關內容杜牧   杜牧(公元-約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328671.html

相關閱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_全詩賞析
《贈韋秘書子春》譯文注釋_《贈韋秘書子春》點評_李白的詩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原文_翻譯和賞析_劉禹錫古詩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_全詩賞析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商隱古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