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蜂原文_翻譯和賞析_羅隱古詩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勵志詩句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朝代:唐代

作者:羅隱

原文: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相關內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無論是平地還是山峰,無限花開的風光,都被蜜蜂占領。它們采盡百花釀成蜜后,到頭來又是在為誰忙碌?為誰釀造醇香的蜂蜜呢?

注釋
山尖:山峰
占:占其所有
盡:都
甜:醇香的蜂蜜


相關內容鑒賞

作者:佚名

  蜂與蝶在詩人詞客筆下,成為風韻的象征。然而小蜜蜂畢竟與花蝴蝶不同,它是為釀蜜而勞苦一生,積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詩人羅隱著眼于這一點,寫出這樣一則寄慨遙深的詩的“動物故事”。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詩藝術表現上值得注意的有三點:

  一、欲奪故予,反跌有力。此詩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經營,除“辛苦”而外并無所有。然而前兩句卻用幾乎是矜夸的口吻,說無論是平原田野還是崇山峻嶺,凡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領地。這里作者運用極度的副詞、形容詞──“不論”、“無限”、“盡”等等,和無條件句式,極稱蜜蜂“占盡風光”,似與題旨矛盾。其實這只是正言欲反、欲奪故予的手法,為末二句作勢。俗話說: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對前二句反跌一筆,說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屬誰有,將“盡占”二字一掃而空,表達效果就更強。如一開始就正面落筆,必不如此有力。

  二、敘述反詰,唱嘆有情。此詩采用了夾敘夾議的手法,但議論并未明確發出,而運用反詰語氣道之。前二句主敘,后二句主議。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敘,四句主議!安傻冒倩ā币咽尽靶量唷敝猓俺擅邸倍忠丫摺疤稹币。但由于主敘主議不同,末二句有反復之意而無重復之感。本來反詰句的意思只是:為誰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卻分成兩問:“為誰辛苦”?“為誰甜”?亦反復而不重復。言下辛苦歸自己、甜蜜屬別人之意甚顯。而反復詠嘆,使人覺感慨無窮。詩人矜惜憐憫之意可掬。

  三、寓意遙深,可以兩解。此詩抓住蜜蜂特點,不做作,不雕繪,不尚詞藻,雖平淡而有思致,使讀者能從這則“動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覺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說此詩實乃嘆世人之勞心于利祿者;有人則認為是借蜜蜂歌頌辛勤的勞動者,而對那些不勞而獲的剝削者以無情諷刺。兩種解會似相齟齬,其實皆允。因為“寓言”詩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作者為某種說教而設喻,寓意較淺顯而確定;另一種是作者懷著濃厚感情觀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訓,但“寓意”就不那么淺顯和確定。如此詩,大抵作者從蜂的“故事”看到那時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寫下來,不直接說教或具體比附,創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較大靈活性。而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不同意義的苦辛人生,與蜂相似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所謂“終朝聚斂苦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紅樓夢》“好了歌”);一種是“運鋤耕?侵星起”而“到頭禾黍屬他人”。這就使得讀者可以在兩種意義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隨著時代的前進,勞動光榮成為普遍觀念,“蜂”越來越成為一種美德的象征,人們在讀羅隱這詩的時候,自然更多地傾向于后一種解會了。可見,“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變,古老的“寓言”也會與日俱新。


相關內容羅隱   羅隱(-),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年),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歲。古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365321.html

相關閱讀: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商隱古詩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_全詩賞析
《贈韋秘書子春》譯文注釋_《贈韋秘書子春》點評_李白的詩詞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_全詩賞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原文_翻譯和賞析_劉禹錫古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