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言兵事疏原文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言兵事疏原文及翻譯

言兵事疏原文

臣聞漢興以來,胡虜數入邊地,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高后時再入隴西,攻城屠邑,驅略畜產;其后復入隴西,殺吏卒,大寇盜。竊聞戰勝之威,民氣百倍;敗兵之卒,沒世不復。自高后以來,隴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氣破傷,無有勝意。今茲隴西之吏,賴社稷之神靈,奉陛下之明詔,和輯士卒,砥礪其節,起破傷之民以當乘勝之匈奴,用少擊眾,殺一王、敗其眾而大有利。非隴西之民有勇怯,乃將吏之制巧拙異也。故兵法曰:“有必勝之將,無必勝之民!庇纱擞^之,安邊境,立功名,在于良將,不可不擇也。

臣又聞用兵,臨戰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日卒服習,三曰器用利。兵法曰:

丈五之溝,漸車之水,山林積石,經川丘阜,草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車騎二不當一。土山丘陵,曼衍相屬,平原廣野,此車騎之地,步兵十不當一。平陵相遠,川谷居間,仰高臨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當一。兩陣相近,平地淺草,可前可后,此長戟之地也,劍盾三不當一。萑葦竹蕭,草木蒙蘢,支葉茂接,此矛鋌之地也,長戟二不當一。曲道相伏,險隘相薄,此劍盾之地也,弓弩三不當一。士不選練,卒不服習,起居不精,動靜不集,趨利弗及,避難不畢,前擊后懈,與金鼓之指相失,此不習勒卒之過也,百不當十。兵不完利,與空手同;甲不堅密,與袒裼同;弩不可以及遠,與短兵同;射不能中,與無矢同;中不能入,與無鏃同;此將不省兵之禍也,五不當一。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敵也;卒不可用,以其將予敵也;將不知兵,以其主予敵也;君不擇將,以其國予敵也。四者,兵之至要也。

臣又聞小大異形,強弱異勢,險易異備。夫卑身以事強,小國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敵國之形也;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藝與中國異。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風雨疲勞,饑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之長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則匈奴之眾易撓亂也;勁弩長戟射疏及遠,則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堅甲利刃,長短相雜,游弩往來,什伍俱前,則匈奴之兵弗能當也;材官騶發,矢道同的,則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下馬地斗,劍戟相接,去就相薄,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此中國之長技也。以此觀之,匈奴之長技三,中國之長技五。陛下又興數十萬之眾,以誅數萬之匈奴,眾寡之計,以十擊一之術也。雖然,兵,兇器;戰,危事也。以大為小,以強為弱,在俯之間耳。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無及也。帝王之道,出于萬全。今降胡義渠蠻夷之屬來歸誼者,其眾數千,飲食長技與匈奴同,可賜之堅甲絮衣,勁弓利矢,益以邊郡之良騎。令明將能知其習俗和輯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約將之。即有險阻,以此當之;平地通道,則以輕車材官制之。兩軍相為表里,各用其長技,橫加之以眾,此萬全之術也。

言兵事疏注釋

、胡虜:指匈奴。

2、高后:漢高祖劉邦之妻呂雉,實際掌權十六年。隴西郡:在今甘肅省西部。驅略,驅趕掠奪。

3、沒世:永世,長期。

4、合刃:交戰。

5、卒服習:士兵經過精熟訓練。

6、漸:浸濕。經川:常流之水。丘:丘陵。阜:土山。曼衍:綿延。屬:連接。

7、萑:蘆葦的一種。蕭:蒿草。蒙蘢:互相掩隱、覆蔽的樣子。鋌:短矛。

8、伏:隱蔽。相。夯ハ嘀丿B。

9、不精:動作不熟練。集:齊。金鼓之指:鳴金擊鼓的命令。古時作戰,擊鼓以示前進,鳴金以示收兵。勒:嚴格要求。

0、袒裼:露出上半身,也稱肉袒。

、鏃:箭頭。

2、省兵:檢驗兵器。

3、險易:險要之地與不險要之地。

4、敵國之形:勢均力敵之國的形勢。

5、弗與:不如。

6、傾仄:傾斜狹窄。

7、格:抵御。

8、什伍:古時軍隊編制,五人為伍,二伍為什。

9、材官騶發:能用強弩的騎射之官。騶:通“驟”。革:皮。笥:鎧甲。木薦:木做的盾牌。

20、薄:逼近。

2、俯昂:同“俯仰”。

22、義渠:當時居于我國西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歸誼者:歸降的人。

言兵事疏翻譯

我聽說漢興以來,匈奴數次侵入邊地,小規模的侵襲就獲得小勝利,大舉入侵就獲得大的勝利;高祖呂后時再次侵入隴西,攻占城池,屠殺百姓,劫掠牲畜等財物;后來又侵入隴西,殺死守城的官兵,大肆劫掠。我私下聽說戰勝的威力,可以使百姓氣勢百倍;吃了敗仗的士兵,很長時間都難以恢復元氣。自從高祖呂后以來,隴西三次被困于匈奴,百姓垂頭喪氣,沒有勝利的信心,F在隴西的官吏,上賴社稷的神靈,遵奉陛下圣明的命令,團結士卒,磨礪他們的氣節,發動已經垂頭喪氣的百姓來抵擋乘勝前進的匈奴,以少敵眾,殺死了一個匈奴的首領,大敗他們的大部隊而取得大的勝利。這并非隴西的百姓有勇敢和怯懦的區分,而是將領節制的方法有巧妙和笨拙的差別。所以兵法說:“有一定會勝利的將領,沒有一定會勝利的百姓。”由此看來,安定邊境,建立功名,在于好的將領,所以不能不慎重選擇。

我又聽說用兵,在戰場上廝殺之前要準備好三個方面:一是要深入了解地形,二是要訓練士兵,三是要檢驗武器。兵法說:一丈五尺長的溝,可以湮沒戰車的水流,山林中積滿石頭,有長流之水,有丘陵土山,草木繁盛,這是步兵的戰場,兩個騎兵抵擋不了一個步兵。土山丘陵,綿延不絕,到處都是平原廣野,這是騎兵的戰場,十個步兵不能抵擋一個騎兵。遠遠望去是平坦的丘陵,中間隔著河流和山谷,居高臨下,這是弓弩手的戰場,一百個拿著短兵刃的士兵也抵擋不了一個弓弩手。敵我雙方的陣地相隔很近,地勢平坦,沒有深草阻礙,進退自如,這是持長戟的士兵的戰場,三個持劍盾的士兵也抵擋不了一個持長戟的士兵。蘆葦蒿草叢生,草木茂盛,枝葉相交,這是持矛鋌的士兵的戰場,兩個持長戟的士兵也抵擋不了一個持矛鋌的士兵。道路彎彎曲曲,十分隱蔽,各種險要的地勢相互重疊,這是持劍盾的士兵的戰場,三個持弓弩的士兵也抵擋不了一個持劍盾的士兵。士兵不精選加以訓練、使之熟悉,日常起居不熟練,動作不整齊劃一,不懂得如何利用機會、如何避免災難,前面金鼓擊響,后面的士兵卻十分懈怠,和金鼓的命令相違背,這是不嚴格訓練士兵而造成過錯,一百個這樣的士兵也抵擋不了十個精兵。兵器不銳利,和空手一樣;盔甲不堅固,和沒帶盔甲一樣;弓弩不可以射出很遠,和短兵一樣;射箭不能射中,和沒有箭一樣;射中了卻沒有穿透,和沒有箭頭一樣,這是將領沒有檢驗兵器的后果,五個這樣的士兵抵擋不了一個精兵。所以兵法說:器械不鋒利,是將自己的士兵送給敵人;士兵不會打仗,是將自己的將領送給敵人;將領不了解自己的士兵,是將自己的國君送給敵人;君主不精選將領,是將自己的國家送給敵人。這四點是戰爭的關鍵。

我又聽說小國和大國的表現不同,強國和弱國的形勢有異,險要之地與不險要之地的戒備不同。謙卑地侍奉強國,這是小國的表現;聯合小國來攻打大國,這是勢均力敵的國家的表現;用蠻夷來攻打蠻夷,這是中國的表現。現在匈奴的地形和技藝都與中國不同。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的馬匹不如他們;道路險要,地勢不平,一邊奔馳一邊射箭,中國的騎兵不如他們;經歷風雨的疲勞,忍受饑渴的能力,中國人不如他們,這是匈奴擅長的地方。如果在平原上,地勢平坦,輕車突騎,那么匈奴容易被撓亂;勁弩長戟射到遠處,那么匈奴人的弓箭之弓不能抵御;堅甲利刃,長短相雜,游弩往來,十個五個一擁而上,那么匈奴的士兵不能抵擋;能用強弩的騎射之官,同時射向敵軍,那么匈奴的皮做的鎧甲和木做的盾牌就不能支持了;在馬下格斗,劍戟相交,短兵相接,那么匈奴人的腳就不能支持了。這是中國擅長的地方。由此看來,匈奴的長處有三個,中國的長處有五個。陛下又興兵數十萬,用來誅討數萬人的匈奴,眾寡懸殊,用的是以十擊一的方法。盡管這樣,兵器是不祥之物;戰爭是危險的事情。大變成小,強變成弱,只在俯仰之間那么短暫的時間里就會發生。硬打硬拼,企圖用人海戰術取勝,一旦失敗,難以東山再起,就會后悔莫及。帝王的策略,出自萬分的周全。現在義渠的少數民族來投降漢朝的有數千人,他們的飲食和長處與匈奴一樣,可以賜給他們盔甲棉衣、強勁的弓弩和鋒利的箭,讓邊境的優秀將領統率他們。讓將領了解他們的習俗,懂得他們心理,用陛下的規則約束他們。如果地勢險要崎嶇,讓他們來抵擋匈奴;如果地勢平坦無礙,就用漢朝的將領來對付匈奴。兩軍互相輔佐,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再加上數量眾多,這是萬無一失的方法。

傳說:“狂妄之人的話,圣明的君主加以選用!蔽谊隋e愚昧鄙陋,冒死進獻狂妄之言,希望陛下裁奪擇用。

言兵事疏賞析

《言兵事疏》是西漢文景時代的政論家,號稱“智囊”的晁錯的一篇兵法力作。它將古代兵法又推向了一個新的峰巔。文中見解獨到,有著深刻的歷史依據和堅實的現實基礎,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對漢朝的邊防鞏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為后來歷代軍事思想家所借鑒和應用。

《言兵事疏》這篇奏疏上呈文帝之后,很受文帝的贊賞。文帝不但“賜錯璽書寵答焉”,還親自寫了回信,以示鼓勵。于是,晁錯又接連上了《論守邊備塞疏》、《論募民徙塞下疏》,對《言兵事疏》所提到的守邊備塞政策做了更加充分的闡述。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此后漢朝的邊防也得到了有力的鞏固!堆员率琛穼笕说能娛滤枷胗兄羁痰挠绊懞徒梃b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487887.html

相關閱讀:張衡《歸田賦》原文及翻譯 賞析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昏
杜甫《除草》原文及翻譯 賞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