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詩人的《南園十三首?其五》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賞析
第一個設問是泛問,也是自問,含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激情。“男兒何不帶吳鉤”,起句峻急,緊連次句“收取關山五十州”,如同懸流飛瀑,從高處跌落而下,顯得威風凜凜!皫倾^”指從軍的舉動,身佩軍刀,奔赴沙場,那氣勢如許豪放!“光復關山”是參軍的目標,江山粉碎,民不聊生,人怎甘蟄居鄉間,碌碌無為呢?因此他憧憬建功破業,報效國度。一、二兩句,十四字一鼓作氣,節奏明快,與詩人那高昂的意緒和緊急的心境非常符合。首句“何不”二字極富表現力,它不僅形成了特定句式(疑難),而且強調了反詰的語氣,加強了詩句傳情達意的力氣。詩人面對戰火連天、戰亂不已的局勢,著急萬分,巴不得即時身佩寶刀,奔赴疆場,捍衛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問,有勢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軍情跟詩人自己焦急不安的心情。此外,它還使人感觸到詩人那郁積已久的憤懣情懷。是個書生,早就詩名遠揚,本能夠才學入仕,但這條進身之路被“避父諱”這一封建禮教無情地堵逝世了,使他不機遇發揮本人的才干!昂尾弧币徽Z,表現切實出于無奈。次句一個“取”字,舉重若輕,有破竹之勢,活潑地表白了詩人迫切的救國宿愿。然而“收取關山五十州”談何輕易?書生意氣,天然成績不了收復關山的大業,而要想解脫面前凄涼的處境,又非閱歷戎馬生活,殺敵建功不可。這一抵觸,凸起表示了詩人憤激不平之情。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詩人問道:封侯拜相,繪像凌煙閣的,哪有一個是書生出生?這里詩人又不必陳說句而用設問句,怨言的象征顯得更加濃烈?雌饋,詩人是從背面烘托解甲歸田的必要性,實際上是進一步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憤豪情懷。由昂揚激越轉入沉郁哀怨,既寫出反襯的筆法,又寫出起伏的節奏,峻急中作回蕩之姿。就這樣,詩人把自己龐雜的思維情感表當初詩歌的節奏里,使讀者從節奏的沾染中加深對主題的懂得、感想。
李賀《南園》組詩,多就園內外風物諷詠,以寫其生涯與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見發端,卻憑空寄慨,于豪情中見憤然之意。蓋只是同時所作,拉雜匯編,不能以標題限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84281.html
相關閱讀: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商隱古詩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原文_翻譯和賞析_劉禹錫古詩
《贈韋秘書子春》譯文注釋_《贈韋秘書子春》點評_李白的詩詞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_全詩賞析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_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