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止一次看到“這是少數人才有辦法學會的方法”、“這可能需要天賦吧”,“這不可能吧”這類評論,他們認為影像閱讀是照相記憶,是遙不可及的東西。他們做了錯誤的投射。事實是,影像閱讀是非常簡單的東西。忘掉你之前所認為的一切,要掌握這一高效的閱讀方法,你需要在內心安置全新的態度。
1.意識&潛意識
我在音頻教程中已經詳細闡釋了意識和潛意識的運作機制。這里,再介紹一個實驗,讓你察覺到,你的意識層面只是冰山一角。
“利維(Levy, 1996)下意識地給90個老年人呈現’有激活性的’(啟動)消極或積極的年齡類型詞,從而發現了這個現象。以0.066秒的時間間隔呈現一系列詞語,比如’下降’、’遺忘’和’衰老’,或‘明智’、‘聰明’和‘有學問’。這些被試僅僅下意識地知覺到了光的閃現和模糊的點。但呈現積極的詞會導致他們’記憶自我效能’(對記憶的信心)的提高。呈現消極的詞則會有相反的作用!薄1】
記住,在“影像閱讀”這一步之后,意識上不會獲得什么信息,因為信息繞過意識進入了潛意識。你的意識一次只能處理7+-2個組塊的信息,余下99%的信息,都是由你的潛意識在處理。回想一下這種情況:周圍的人在說話,你毫不注意,只做著自己手頭的事,突然他們提到一個你很感興趣的話題,或是你的名字,你的注意力馬上就轉向他們所說的話。你是如何自動“注意到”他們提到讓你感興趣的內容的?因為你的潛意識無時無刻不在處理信息,只是,你無法完全意識到,因為你的意識容量有限。
2.重新定義活化
如果對普通人進行催眠術等手段來強化回憶,那么連幼兒時期的小事都能夠記起,這些記憶在潛意識深處,難以在意識層面調出,卻以微妙的方式影響我們的行為。
影像閱讀也是一樣,信息進入了我們的潛意識,但此時意識層面還一無所知。許多影像閱讀的新手對“活化”感到挫敗,而問到活化的方法,才發現他們做的就是坐在那里,回憶哪些信息進入了潛意識,這和要你回想五年前的今天你在干什么無異?信息在潛意識那里,但你的意識無法直接獲得!活化的精要是?主動地與書本接觸!
心理學中有一個“觸發效應”(trigger effect),當我們想起一個線索時,其他相關信息都會顯現出來。你也許一時想不起一個人的名字,但你可以想起和他見面的場景,談的內容,而逐漸地,這讓你想起他的名字。一位朋友是考試高手,說他考試時都會在腦海里翻教科書,別驚訝,不會照相記憶,也看不清書上的文字,但這書本這一“場景”觸發相關的記憶。
這正是活化的定義,你主動地問問題,去書上找答案,借由問題和書上文字的刺激去激活潛意識已經吸收的信息。當你有明確的目的、激起好奇心的問題時,你的潛意識就很容易為你提供邊緣信號,你會察覺到需要的信息在哪里,最重點的內容在什么位置,相信你的直覺,這是高效活化的重要秘訣,而影像閱讀能力的提升,正是與潛意識建立連結能力的提升,對直覺敏感度的提升。當然,相信直覺并不意味著放棄邏輯或其他工具,配合目錄、邏輯找到對你來說最重要的重點內容。而這正是“觸發效應”,這些重點內容,讓你和潛意識層面已經吸收的知識建立連結。
一位讀者這樣描述道:
“神奇的事情將會在這個步驟發生。原來在第三步中進行的「影像速讀法」,就是讓人類的潛意識進行速讀,如相信「星戰」中宇宙的大能存在一樣,再經過一個晚上的沉淀和數據重組,腦中對之前的讀物會產生出一種不能解釋的親和力。讀者在「激活」的步驟中再翻看書中內容時,最關鍵的內容好像自動著了燈一樣能輕易被讀者發現,而讀者就是這樣利用了80/20的定律,看到最重要20%所在,從而明白全書80%的內容!薄2】
3.80/20法則
20%的內容決定80%的價值,而剩余80%的內容,只有20%的價值。如果全世界只能保留一個定律,我選這一個。
不論你如何閱讀,請牢記這個法則,它是讓你成為高效閱讀者的終極秘密。它教會你歪著思考:不是所有的內容都具有同樣的價值,有一些內容比較重要,而大部分的內容并不重要。
思考一下,全世界每天都在產生各種各樣的文字,每一篇文字看下來,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收獲,但問題是,你根本沒辦法看完全部。我在高三時就意識到同樣的道理:每一道題目做下來,你或多或少都有收獲,但你永遠沒有辦法做完所有的題目。
在你選擇把時間花在低價值內容上的同時,你丟失的是高價值內容的時間,這在經濟學上叫機會成本。
一些人不知道如何把影像閱讀運用在專業書籍上,而我發現這正是影像閱讀最有威力的地方。事實是,80%以上我閱讀的書籍都是一般人所認為的“專業書”,或“理論著作”。我將影像閱讀用在任何文字材料上。
活化專業性書籍,需要更主動、更靈活,但原則是一樣的,不少我見過的人認為活化教科書的難處在于,教科書每個字都是重要的,No…..
任何一本書,作者都在傳遞一些概念和思想,教科書也不外如是,你的目標就是抓住這些思想和概念,而不是文字本身。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莊子謂曰:“得意而忘言”。
“編譯原理”是計算機專業領域公認最難的課之一,我們上這門課時,一個同學問助教:這本書應該怎么看?助教回答說:“你叫我直接看我也看不懂,我都是先看代碼部分!
作者傳遞的是一種想法,而你思考的就是怎么抓住這種想法。有時你看他的示例就知道他要傳遞的是什么理念!督洕鷮W原理》供求分析那章我幾乎沒看什么文字,就看了書上的幾幅供給曲線和圖旁的解釋。一本法律專業的書,整整三頁的文字可能都在解釋一個核心的想法,你的問題就是:這里面哪句話是最核心的?哪句話總結了所有內容?抓到這句話,然后問問你自己還需不需要更多的解釋,挑讀最少的部分,一兩句話,一兩個詞,少數情況下一段!一些地方似乎很有趣,卻不值得多讀。而一句話,你也要用跳讀的方法抓到里面關鍵詞,而不必字字計較。記住,抓背后的想法,而不是文字本身,這是一個極大的區別。
被動的閱讀者一個字一個字地看,覺得這樣才讓他們感到安心,當看到最后一個字時,他們已經忘了之前看了什么。他們在閱讀時沒有目的,也沒有主動地提出問題,尋找答案。
“理查德.柯克(Richard Koch)在《八十/二十法則》(The 80/20 principle)這本書中提到,他在英國牛津大學念書的時候,就會靈活地運用八十/二十法則。他的導師建議他千萬不要把一本書從頭到尾讀完,并勸他應該先讀引言、再讀結論,接著讀其中的精彩片段,這樣才可以快速吸收書中的精髓?驴四菚r就體會到,一本書百分之八十的價值,只在其中百分之二十的頁數,并以看完整本書所需時間的百分之二十來吸收。”【3】
4.層層遞進
且讓我先引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一段話:
“我們大多數人所受的教育,都說是要去注意那些我們不懂的地方。我們被教導說,碰到生字,就去查字典。我們被教導說,讀到一些不明白的隱喻或論說,就去查百科全書或其他相關資料。我們被教導說,要去查注腳、學者的注釋或其他的二手資料以獲得幫助。但是如果時候不到就做這些事,卻只會妨礙我們的閱讀,而非幫助。”【4】
在書中又提到一個重要的規則: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我一直記得,高中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對我思維的震憾。
現在,這句話對我來說是常識,在活化中,你不用從頭讀到尾,你可以讀得更有效。但思考一下,為什么上面這種方法是有效的?
大部分的人覺得他們必須掌握一個概念,然后再移到下一個,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許多人認為困惑是不好的事,然而你越是困惑,你就越有弄清楚它的動力。在學習時,你永遠要讓自己保持某種程度的困惑,否則你能從學習當中得到什么?
不要停留在某一個概念上,因為每一個學科,每一個章節討論的概念,是互相聯系的,把它們當做整體處理。
所以在第一層活化,大概了解一下有什么概念,知道整體,會讓你更好地理解每一個部分。不用擔心理解力,什么都略懂一點,生活更多彩一些。
讓自己在一開始困惑,停下來,讓頭腦孵化,5分鐘就好,讓你的潛意識工作。最偉大的藝術家知道什么時候停止工作。
接下來,開始第二層活化,再更深入地看,解決之前的困惑。
往往前一層活化中讓你困惑的東西,在下一層輕易地解決了。有時我發現,前三層的活化都讓我困惑,甚至越來越困惑,但在第四層的時候,一切都合在一起,瞬間我理解了一切。
要使用影像閱讀處理專業書籍,你需要擁抱困惑,因為它們驅動你的潛意識高效工作。
我個人的偏好是,挑出最核心的觀念,對這些觀念進行玩索,思考它們的意義和重要性。休息,再提出問題,通過解決提出的問題來深入研究它們。注意,我并不是說不需要深入研究,而是層層遞進,不要過早地陷入細節中。
“我發現,如果我不得不去寫作某一較為困難的題目,最好的辦法是,在幾個小時或幾天里,集中注意力——我所能夠達到的最集中的注意力——予以認真思考,在這段時間結束時,即發出指令,比方說,要求這一工作轉到潛意識進行。過了幾個月后,我有意識地回到這個題目,發現這一工作已經完成。在我發現這種方法以前,我習慣于在以后的幾個月內,由于工作沒有進展而憂慮不止,但是我并沒有因為憂慮擔心而使問題得以解決,反而將這幾個月的時間浪費了。現在呢,我就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從事其他工作了!?羅素《幸福之路》【5】
“人的腦子是有著難以捉摸的機能?連電腦也能想出來的腦子,其機能當然要比電腦復雜得多。拼命想時想不到,不想時答案卻走了出來,是常有的事。我們可以肯定的,就是在不經意中走出來的答案,一定是以前想過的老問題。以前想得越深,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機會就越大。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以置信。
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時間并沒有白費。將問題擱置一旁,過些時日再想,可有奇效。就是不再想答案也可能會在無意間得到的!?張五!端伎嫉姆椒ā贰6】
5.好奇與立刻行動
要掌握影像閱讀,你需要不斷發展自己對直覺的信任,需要對書本主動進攻,發展好奇心。影像閱讀就像一項技能,會隨著你的不斷使用、領悟而變得越來越有效。
不少人因為遇到困難的考試,而找到影像閱讀,馬上想要把這項技能運用到教科書上,他們急于求成的心態,或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往往會對學習影像閱讀發生反作用。
另外一些人,看著各種影像閱讀的成功故事,卻遲遲不行動,他們覺得還需要練習,卻沒有意識到最好的練習就是開始使用。我可以告訴你影像閱讀發生在我身上的各種成功故事,但除非你開始行動,你所期待的事永遠不會發生在你身上。
最好的態度,就是抱著好奇、玩樂的態度,投入到使用、行動當中,不要給自己壓力,去注意整個過程中發生了什么,注意超閱讀/挑讀時你的直覺給你的信號,注意微妙的感覺。
反思自己有沒有明確的目的和問題,反思自己活化時挑讀了哪些不必要的部分,哪些內容才是真正重要的?整本書的核心是什么?
我可以告訴你影像閱讀會幫助你更有效的閱讀,讓你學習的效率倍增,甚至讓你的人生完全轉變。但很遺憾,如果你不開始使用它,任何事情都不會發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udu/79932.html
相關閱讀:懸頁的相關知識
影像閱讀步驟五:高速閱讀
我與影像閱讀的結緣
10倍速影像閱讀法--要點閱讀
影像閱讀和Image Strea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