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角鱗鯊和鴨嘴龍 角鱗鯊體長5米,生活在白堊紀時期,曾以鴨嘴龍為食�!冻练e研究雜志》撰文描述了遠古時期一場激烈的爭斗,在考古遺址發現被咀嚼的鴨嘴龍足部嵌入一顆鯊魚牙齒�?脊艑W家并不清楚鯊魚是否以已死亡的恐龍尸體為食,很可能鴨嘴龍在陸地翻倒落入水中,或者鯊魚從沿海直接對岸邊的鴨嘴龍進行攻擊。
2、棘龍是否以鯊魚為食? 體型龐大的食肉棘龍長著類似鱷魚的嘴部,事實上它能夠享受海陸大餐�?脊艑W家發現一顆白堊紀棘龍的牙齒嵌入翼龍骨骼中,據悉,當時許多翼龍都在近水區域游蕩覓食,類似于現代岸禽。如果棘龍能夠捕食翼龍,那么它也具有捕食魚類的能力,或許它們也會捕殺鯊魚。
3、喜歡吃魚的重爪龍 重爪龍像棘龍一樣長著類似鱷魚的頭部,它長著巨大的爪子,能夠捕撈海洋生物,將鯊魚從水中撈起。重爪龍有腹中殘留著魚類殘渣,暗示著鯊魚也曾被當作魚類被吞食。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埃米莉-雷菲爾德(Emily Rayfield)曾研究過重爪龍,他說:“我們在挖掘現場重爪龍胃部發現部分消化的魚鱗、牙齒和恐龍骨骼,這至少證實有時重爪龍會以魚類為食。”
4、恐龍和鋸鯊 鋸鯊看上去非常像鰩魚,但事實上它們屬于鯊魚物種。倫敦國家歷史博物館大衛-瓦德(David Ward)說:“鯊魚能夠掠食恐龍尸體,同時,恐龍也可能吞食鋸鯊,它們在淺河口能夠遭遇。”
5、早期霸王龍 最新考古證據表明早期霸王龍等一些恐龍能夠長途涉水,加拿大隊爾伯塔大學斯科特-佩森斯(Scott Persons)聲稱,史前中國河流底部殘留著巨大的爪印,它應當是白堊紀時期恐龍留下的。當時鯊魚經常出沒于河流之中,中國高鰭鯊魚源自現今的揚子江,例如:如果一個早期霸王龍遭遇一條鯊魚,很難確定哪種生物能夠取勝。
6、喜歡吃魚的似鱷魚龍 似鱷龍又稱為“模擬鱷魚的恐龍”,是由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保羅-塞利諾(Paul Sereno)和研究同事命名的,研究人員強調稱,似鱷龍的爪子適合于捕魚,其中包括捕食接近岸邊的鯊魚。不同于其它食魚恐龍,似鱷龍的身體不是太適應游泳,因此可能涉水或者在岸邊捕魚。
7、鯊魚和恐龍在北非和歐洲南部遭遇 至少有一種錐齒鯊物種很可能遭遇恐龍,日內瓦國家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吉約姆-古伊諾特(Guillaume Guinot)稱,錐齒鯊物種Carcharias amonensis很可能與白堊紀末期棘龍在北非和歐洲南部河口發生遭遇。
8、遠古鯊魚和蛇頸龍 古伊諾特指出,日本境內白堊紀末期曾有小齒白堊鼠鯊等鯊魚物種吞食蛇頸龍尸體殘骸的考古證據。蛇頸龍體型龐大,是一種長脖頸的海洋爬行動物,它看上去有點兒像水下恐龍。如果鯊魚喜歡吞食死亡蛇頸龍尸體,在水中的恐龍尸體會讓它們飽餐一頓。
9、恐鳥是一種不會飛行的鳥類,生活在公元前1500年的新西蘭。由于遭到毛利部落的瘋狂捕殺,這種鳥類已經滅絕。雖然在身體上擁有絕對優勢,但這不足以幫 助恐鳥對抗人類鋒利的長矛。恐鳥身高可達到12英尺(約合3.65米),體重超過500磅(約合227公斤),現代鴕鳥站在它們面前只能算是一個侏儒。
10、巨猿可能就是金剛的原型,它們在外形上與現代猿較為類似,所不同的是,它們的體型更為碩大。巨猿是歷史上出現的肌肉最發達的猿,身高達到近10英尺(約 合3.04米),體重超過1000磅(約合453公斤)。它們是現代猩猩的遠親,絕大多數相關繪畫作品均將這一因素考慮在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305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