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和澳大利亞研究人員25日說,他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一塊霸王龍恥骨化石,這是首次有證據顯示霸王龍也曾經生活在南半球大陸上。
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說,這塊化石非常特別,確信無疑屬于霸王龍。它長約30厘米,出土于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恐龍灣,形狀類似一根兩端膨脹的桿,其中一端扁平,另一端呈靴狀。
這塊化石所屬的物種已被暫時命名為NMV。校保福叮埃叮。研究人員推測,其主人體形介于2.7米至3.05米之間,重約79公斤,而普通霸王龍體長可達12米,重量可達4噸。盡管個頭差別很大,但兩者均頭部巨大,前肢退化,后肢發達。
“這是一項令人激動的發現,因為霸王龍化石此前只在北半球發現過,一些科學家認為,霸王龍從未占據過南半球,”該研究負責人、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的羅杰·本森說,“盡管我們只發現了一塊骨骼,但它表明1.1億年以前,小型霸王龍可能在全球各地棲息,這一發現對我們理解此類恐龍如何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保羅·巴雷特認為,這一發現表明,霸王龍在其進化早期就能夠到達南半球,因此非洲、南美等地將來也可能會出土霸王龍化石。
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霸王龍在南北半球體形差別巨大,科學家目前還不清楚。他們表示,將進一步研究霸王龍在不同地域中進化的區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4031.html
相關閱讀:
格魯吉亞古人類化石更新對人類進化的認識
史前人類彼此食用或比我們之前認為的要普遍
美國發現白堊紀幼年馬里蘭原棄械龍化石 死后軟骨仍有彈性
日本古墓葬發現琉璃珠 或是古羅馬罕見飾品
發現2.6億年前劍齒類龜獸化石
史前人類彼此食用或比我們之前認為的要普遍
美國發現白堊紀幼年馬里蘭原棄械龍化石 死后軟骨仍有彈性
日本古墓葬發現琉璃珠 或是古羅馬罕見飾品
發現2.6億年前劍齒類龜獸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