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科學家利用DNA和納米粒子制造寶石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科學探索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研究團隊利用特定的納米材料作為原子,特定的DNA作為粘合劑,經加熱之后便可獲得所需的晶體。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利用DNA和納米粒子制造出了接近完美的單晶體。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完美的單晶體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鉆石不僅是名貴的飾品,還具有廣泛的工業用途;藍寶石可被用于制造激光發生器,而硅則是重要的電子器件原料。”該校納米學家、團隊負責人Chad A. Mirkin說,“原子在晶格中的位置是否精確,決定了一塊晶體的好壞。”而單晶體連綿不斷且沒有瑕疵的晶格,使其具有獨特的機械、光學以及電磁特性。“現在,我們可以利用DNA和納米粒子來制造晶體。”Chad A. Mirkin說。

  據介紹,基于該實驗室最近二十年研制的超結晶格子技術,該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獨特的方法——利用特定的納米材料作為原子,特定的DNA作為粘合劑,經加熱之后便可獲得所需的晶體。

  “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容器中,有一百萬個紅球和藍球,不管你如何晃動容器,這些球都不會完全均勻混合。”Chad A. Mirkin說,“但是,如果你在一個充滿納米粒子的容器中添加合適的DNA,然后搖動容器,在我們的實驗中,也就是攪拌溶液,你就會發現,所有的納米粒子會被DNA粘連住。”他說:“它們組成了一個完美的三維晶體。”

  在上述研究中,利用特定的DNA鏈充當粘合劑,Chad A. Mirkin帶領團隊將散亂的金納米粒子組合成結構有序的晶體。

  研究人員表示,在上述過程中,DNA鏈的長度和納米粒子尺寸之間的比例非常重要。

  “這一比例直接決定所獲得的晶體質量的優劣。”團隊成員之一,該校溫伯格學院化學教授Olvera de la Cruz說,“這也是該技術的奇妙之處,你必須擁有正確的比例。”

  她解釋說,DNA鏈的長度與納米粒子尺寸的比值會影響晶體表面的能量,進而最終決定晶體最后的形狀。在“秘方”之外的比值會導致晶體表面能量產生波動,進而難以形成規則的形狀。Olvera de la Cruz解釋說,合適的比值會讓能量的波動小許多,進而促進晶體的形成。“目前我們已經知曉了一些合適的比例。”

  研究人員表示,DNA的長度不能比納米粒子的直徑大過多。在上述研究中,每個納米粒子的直徑在5~20納米之間。而DNA的長度為18個堿基對零六個單堿基。

  盡管該團隊目前的主要研究對象是金納米粒子,但是,Chad A. Mirkin表示,這項技術也可以被應用于其他材料。“在經過技術改進之后,我們將能夠制造更大的完美單晶體。而且今后,我們的方法將可以用于制造單晶硅,進而極大地促進硅電子工業的發展。”(邱銳編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62420.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