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不禁風的漆箱不能用力觸碰,如何把它取出來,真是件撓頭的事情。歷經十余天的保護和加固,4月19日至20日,經過一天多的精心提取,塵封在地下2000多年的西漢大司馬衛將軍張安世家族墓中唯一沒有被盜的M1墓耳室內的“漆箱”,終于被順利請出了“深閨”。
“終于將漆器完美地提取出來了!”文保人員宋俊榮長舒一口氣。據悉,這是陜西省文保人員首次完美地將2000多年前的大型漆器完成提取,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和重大的突破性意義。
今年4月初,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對西漢大司馬衛將軍張安世家族墓中唯一沒有被盜的M1墓進行了發掘。M1墓由一個耳室和一個主墓室組成,專家推斷M1墓為張安世兒媳婦的墓葬,因為沒有被盜,考古人員發掘時十分慎重4月9日,耳室打開時,展現出的狀況讓人興奮:門口擺著一個大漆箱,里面擺放著兩排共11件竹笥(竹子編制的容器)。漆箱的木胎早已腐朽,只剩下漆皮。漆箱長60厘米左右,寬三四十厘米,是陜西省發現的體量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漆器。因提取十分困難,成為考古人員面臨的最大的難題。
自發現之日起,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每日都要多次噴灑藥物對漆器進行加固。直到19日,漆器變得足夠“黏合”和“堅強”,文保人員才著手展開提取工作。
據宋俊榮介紹,提取漆箱分四步。第一步,從漆箱與地磚邊緣分離處插進有韌性、60厘米長的鋼尺。第二步,待鋼尺都插入后,漆箱與地磚已部分分離。這時再拿一塊相對小的薄鋁板,從尺子底下插進去,然后將尺子抽出。這樣做是對漆箱底部進行固定。第三步,用一塊更大的,比漆箱面積還大的鋁板從小鋁板底下插進去。完成后,兩塊鋁板就像托盤,而脆弱的漆箱好似一塊蛋糕。第四步,為將提取出的漆箱與外界空氣隔絕,得把它裝進一個透明的有機玻璃盒子。漆箱像蛋糕一樣被端出耳室后裝進有機玻璃盒子。隨后,盒子被吊出墓道。為避免光照,起吊、裝車過程,盒子都會密封并被遮光布蓋著。
“不論是鋼尺還是鋁板,進入的力度都是一厘米一厘米進去。因為耳室內的地磚不平整,插鋼尺時稍微有阻力就得調整。”宋俊榮說。
20日上午10時40分,提取的前期準備工作就緒后,考古人員在墓道里先用塑料布搭起了一個約5米長、1.5米高的“隔離艙”,將一個特制的有機玻璃盒子用吊繩放進墓道,然后將玻璃盒拿進“隔離艙”,隨后將漆箱像蛋糕一樣從耳室內穩穩地端出放進玻璃盒,并將之密封。隨后,玻璃盒被罩上了遮光的“蓋頭”。11時20分,“漆箱”被成功吊運至地面。
據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總工程師楊軍昌說,如此大型、保存如此完好的漆器在陜西省十分罕見。而此次經過許多專家探討與研究,終于將之成功提取,這在陜西也是首次。
那么,漆箱里到底擺放著什么?漆箱能否重現昔日風采?楊軍昌說,雖然木胎早已腐朽,復原難度很大,但他們會盡最大努力,再現其最初的模樣,并尋找有關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6585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