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3月25日,川島芳子以“替身”逃脫極刑后,川島芳子的胞兄憲立曾猜測:芳子可能前往靠近蘇蒙邊境的地區,那里有清朝肅王府的領地;或者前往更北的蘇聯……眾說紛紜。但死里逃生后的川島芳子一定會小心謹慎,經過深思熟慮嚴格選擇其日后棲身之地。
那么川島芳子為什么要選擇距離長春較近的新立城棲身隱居,可能有以下幾方面考慮。
首先,新立城是遠近聞名的平原村鎮,位于長春南部16公里,風景優美,氣候宜人。著名的新立城水庫位于伊通河中游,水庫上游有伊通河的河水滋潤,兩岸青山環繞,其水源涵養森林,為城市南部構筑了一道濃密的綠色屏障。庫區幅員遼闊,遠看天水相接;近看波光粼粼,極目遠眺,林海蔥郁,重巒疊嶂;湖水清澈,水鳥翱翔。碧水藍天青松綠草,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錦繡長卷。懂得周易,會看風水的段連祥一來到這里就贊不絕口,認為新立城是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是川島芳子隱居的理想之地。盡管川島芳子在國內熟悉的地方甚多,但可選擇的目標卻十分有限。如天津、上海等地,社會復雜,絕非是她隱姓埋名的理想生存空間;內蒙古亦不具備其賴以棲身的環境和條件;至于荒涼閉塞的邊境地區更缺乏周旋余地。
其次,新立城鎮歷史悠久,早在清朝嘉慶五年就在伊通河東岸設置長春廳,稱為新立城。成為長春市的最早設治,故有“先有新立城,后有長春市”之說。長春地區曾先后是古代扶余國和渤海國的屬地,遼金時代是長春地區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在農安境內設“黃龍府”,遼代古塔至今猶存。清初,長春一帶是蒙古郭爾羅斯前旗王爺扎薩克的領地。1644年清軍入關以后,東北是龍興之地,是滿族的故鄉。川島芳子是清肅親王的第十四格格,擁有顯赫的皇族世家身份,自然對祖宗的發祥之地有著特殊的感情。川島芳子劫后余生,能在其祖宗發祥之地安度余生,也是一種情感的回歸和心靈的慰藉。
再次,長春曾是偽滿洲國的首都,在這里她曾度過“燦爛”、“光輝”的人生歲月,又是她戎馬生涯的故里,再熟悉不過的地方。新立城地處離長春不遠的農村,不易被人所注意,遇事有可回旋余地,實屬隱居安度余生的理想之地。
最后,1948年正值解放戰爭時期,當年6月7日至10月21日,長春被解放軍圍困,解放后百廢待興,一切均處在兵荒馬亂后的重建階段,選擇在1948年末潛入新立城,恰是絕佳的時機。
在最初提出已被槍斃的川島芳子又在長春市郊新立城神秘隱居生存30年,眾多人士均覺得荒唐無稽,實不可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77842.html
相關閱讀:
走進神農架追蹤:揭秘野人各種足跡
南昌;韬钅14日開棺 考古價值或超馬王堆
琥珀中現已滅絕植物 距今約1500萬年前白堊紀
日本古墓葬發現琉璃珠 或是古羅馬罕見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