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網站近日刊載文章,題為《始祖鳥重回鳥類譜系》,文章大意如下:
始祖鳥,世界上最著名的有羽毛生物化石,曾經被公認為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的鳥類。150年來,始祖鳥始終占據著鳥類進化樹的最高位置,直到今天夏天,一位中國科學家通過研究始祖鳥的近親屬種,推斷始祖鳥只不過是一種似鳥恐龍。通過縝密的解剖分析,始祖鳥“鳥類祖先”的光環似乎已經退去。
世界上首個始祖鳥化石標本1861年發現于德國,比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晚2年。始祖鳥生活在距今約1.5億年前,有鋒利的牙齒和三指的爪子,尾巴有長長的骨骼,身覆羽毛、翅膀寬大,身長可達半米,能夠飛翔。始祖鳥處于從爬行動物到鳥類進化的關鍵節點,化石的發現為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進化理論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從那時起,古生物學家便一直將始祖鳥當做鳥類的祖先。
直到今年七月份,7月28日,英國權威雜志《自然》雜志刊發了一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論文中稱,始祖鳥是“龍”而非鳥類。他就是臨沂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論文對發現于中國遼西地區大約1.6億年前沉積地層中產出的一件小型恐龍標本(“鄭氏曉廷龍”)進行了論述,并得出了“始祖鳥不屬于鳥類,而是原始的恐爪龍類”的結論。
這個結論引起了世界各地古生物研究專家的高度關注,而且動搖了“始祖鳥是鳥類的祖先”這一持續150年的論斷。
然而,針對始祖鳥化石的研究并未停止,來自南澳大利亞博物館的一位科學家,邁克爾·李博士,利用生物系統發育理論重新進行了類似的實驗。李博士沒有對所有的解剖學特征進行全盤考慮,而是將重點放在一些緩慢進化的特征上,以此來減小由于不相關世系造成的生物性狀和獨立進化特征的差異。
通過研究,李博士發現,始祖鳥與諸如迅猛龍在內的恐龍差異較大,反而將其歸結為鳥類更為恰當。
這項研究將發表在最近的皇家科學通訊上。
專家表示,由于大量物種和樣本被發現,物種之間的區別變得越來越小,這也導致有一些邊緣物種在歸類上產生爭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8560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