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軍西征為什么所向無敵?
歷史上蒙古大軍在十三世紀發動了數次大規模的西征,憑借較少的軍隊和漫長的后勤供應戰勝了所有的敵人(1260年對穆斯林的愛因加魯特戰役失利未計算在內),改變了整個亞歐的歷史,也促進了歐洲和近東的軍事革命。
在幾次西征中蒙古軍隊的數量通常很少,總數不過最多20萬人左右(歐洲戰場從未超過15萬),單次戰役的人數則更少,沒有出現在中原對金的鈞州一戰中列陣“層層疊疊,厚20里”的情形。
西方各國軍隊采用的戰術不適應蒙古人改進的東方戰術
其實,東西方的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差別很早就在雙方作戰時的戰術體現出來了。在東方(以中國和阿拉伯文化為代表的范圍內)的戰爭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西方那種隊形極其嚴密、排成密集方陣,步、騎、弓箭、投槍諸兵種密切協同的軍隊。這是西方人思維嚴謹、講究科學分工、善于組織大的系統工程的表現。
蒙古人的戰術。
蒙古在成吉思汗統一各部落后,立即開始對中國北方的各王朝進行大規模的攻擊。蒙古軍隊在一開始完全依賴騎兵的機動性和攻擊力,和過去的游牧民族軍隊一樣,沒有步兵攻堅力量的協同。
在中原各高大堅固的城墻面前,強大的騎兵是無能為力的,盡管他們在野戰中所向無敵。很快,蒙古人從遼、金、西夏的軍隊上學到了步兵攻堅的本領,改變了繼往單純依賴騎兵的戰術,并且學會了運用漢族新的發明的火藥和拋石武器。
在戰術的運用上,蒙古人特別強調的就是部隊的機動性,以遠距離的包抄迂回、分進合擊為主要戰術特征。蒙古人的遠距離機動達到了歷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們常?梢陨习倮锏卮笠幠C動,使敵人很難預料和防范到他們的攻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36922.html
相關閱讀:
驚現10億年湖底古老生物化石 或向復雜細胞進化
河北新發現2萬余處文物遺存 不可移動文物超3萬
研究稱5300年“冰人”奧茨可能被埋于阿爾卑斯山
大事件滅絕事件后恐龍祖先化石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