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探索》雜志報道,當積雪內部的內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時,便向下滑動,引起大量雪體崩塌,人們把這種自然現象稱之為雪崩。也有的地方把它叫做“雪塌方”、“雪流沙”或“推山雪”。雪崩,每每是從寧靜的、覆蓋著白雪的山坡上部開始的。突然間,咋嚓一聲,先是出現一條裂縫,接著,巨大的雪體開始滑動。雪體在向下滑動的過程中,迅速獲得了速度。于是,雪崩體變成一條幾乎是直瀉而下的白色雪龍,呼嘯著向山下沖去。
1、雪板雪崩(The Slab)
2、松雪塌陷(The Weak Layer)
低附著力的松雪,一般是半英寸至4英寸厚的不牢固雪層,因少許松動滾落,從而一路上帶動其它松雪一同滾落,包括將滑雪者一同帶下山去。這些滾落的松雪在重力加速度下,越滾越快,可以造成長距離的雪崩,雖然只有表層的松雪,但亦有可能因牽動范圍大、距離遠、速度快,而發展成致命的雪崩。登山者在通過陡峭的斜坡時,都必須注意松雪滾落所隱藏的危險。最好的防范是,一旦看起來要下雪,就離開這種陡峭路線。如果下雪時在峽谷里或陡峭的坡面上,就在有遮蔽的地方設保護,并且爬到雪流走的主要通道那一面。
3、皇冠崩塌(The Crown)
這種崩塌路線描繪了最頂級的雪崩。在這種崩塌情況下,雪層隨意破裂。如果你處于皇冠之上,你就不會受到傷害。然而,皇冠崩塌不是觸發雪崩的最初破裂,最初的破裂是在松散雪層表面之下發生的。
4、觸發雪崩(The Trigger)
5、軌跡雪崩(The Track)
由崩雪卷起的大量積雪和碎片呼嘯而下,一路上留下雪崩路線,這種雪崩被稱為軌跡雪崩。在此情況下,雪崩最有威力,下落速度高達每小時100英里,所到之處足可以摧毀任何東西。
6、出局區雪崩(The Run-Out Zone)
當坡面見底水平延伸時,崩雪開始失去動力,速度減緩,最終逐漸平息。但在坡面變平的地方,它不會馬上停止,還能向山上發起反攻,跨越小小的山脊,向另一個坡面沖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8677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