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青海白公山鐵管之謎,史前文明的遺留?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史前文明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在中國青海柴達木的一個沒有人生活的地方,卻有工業留下的痕跡�?茖W家在那里的一座名叫白公山的山頂上,發現數百根銹跡斑斑的遠古時代留下來的鐵管,至今科學家也不清楚這些鐵管來自哪里。其中一些鐵管深深插入山中,還有一些躺在附近的鹽湖里。鹽湖里的鐵管更多一些,而且大部分都沿著東西走向的湖岸放置。一些較大的鐵管,直徑約有40厘米,它們的尺寸相同,而且看起來好像是在有意擺成一些圖案。

考古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這些鐵管出現的時候,人類還正在努力想出如何在不燒到頭發的情況下把肉烤熟。可想而知,那個階段的人類很難鍛造出這樣的鐵管。

  三個巖洞外貌呈不規則的三角形,中間的巖洞大,東西兩邊的小。中間的洞離地面約2米,洞深約6米,最高處約8米。與通常所見的自然巖洞不同,有點像人工開鑿的洞。洞內上下左右都是純一色的沙巖,除含沙子外,沿有任何雜質。一根直徑為40厘米的大鐵管從山頂斜通到洞內,由于多年的銹蝕,只能看見半邊管壁。另一根相同口徑的鐵管從底壁通入地下,只露出管口,可以量其大小,卻無法知道它的長短。洞口處有十余根鐵管子穿入山體,鐵管之間距離不等,大約是在一條等高線上延伸。這些鐵管子直徑在10到40厘米之間。管壁與巖石完全吻合,不像是先鑿好洞后放進管子,而好像是直接將鐵管子插入堅硬的巖石。如果把山體比作一個饅頭,把鐵管比作一根根竹筷,那么山與鐵管的結合,就像將竹筷插進饅頭一樣容易契合。其余處鐵管子都有這個特點,可見施工安裝技術非常高超,實在令人驚嘆。

  東西兩洞離地面約5米,由于巖石坍塌,歷經滄桑,洞口大半被沙石掩埋,不經過清理,已無法入內。洞地面約80米就是波光粼粼的托素湖,就在離洞口40多米的湖灘里,又有許多鐵管子散見于滿灘裸露的沙巖里。這些鐵管子順東西延伸,鐵管直徑較山上的鐵管直徑小,從2厘米至4.5厘米不等。從殘留的鐵管形狀看,有直管、曲管、交叉管、紡錘形管等,形狀奇特,種類繁多。最細的鐵管內徑不過一根牙簽的粗細,雖經歲月的腐蝕,沙子的填,但細鐵管內并沒有堵塞。

另一部分白公山鐵管子則分布在湖水里,有的露出水面,有的隱藏水中,被湖水淘洗著,形狀與粗細同湖灘上的鐵管相類似,散布在附近約800米到1000米的淺水處。

  湖邊的石頭更是奇特:約大多數石頭呈幾何圖形,有正方的,有長方的,有圓的,有半圓的,有鉆了孔的,有打了眼的,絕非天然而成,非常像建筑材料。其中有一塊石板,長約一米五六,有頭、有身、有尾、非人非獸,形態奇異,而又造形生動,很像人為加工而成。站在遠處一瞧,這一堆特殊的石頭,很像某大型建筑群的主人公撒離后拋棄物的隨意堆砌。

  巖洞、鐵管及特殊石頭分布的面積,估計為半平方公里以上,相當可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92912.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