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鬼”大土堆下藏古墓
在楊湖村村民眼里,這座近10米高的大土堆一直是個神秘的地方,一名60多歲的村民告訴記者,當地人誰也不知道這個土堆的來頭,只是傳說深夜不能靠近這里,說是有“鬼”。
今年4月24日,當地一村民發現,土堆上多出了兩個大洞,心里覺得蹊蹺,于是報警。警方與文物部門趕到現場后進行勘察,確定土堆下有一個古墓,兩個大洞是盜墓賊留下的,“我們在現場還發現了盜墓者留下的木板,是用來遮掩洞口的,還有數個用洛陽鏟留下的探洞。 ”蚌埠市文物專家告訴記者。
文物專家于是對這座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隨著發掘的不斷深入,一座規模宏大,造型獨特的古墓逐漸呈現。
“?頂”墓穴皖北罕見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了發掘現場,古墓墓室分前中后三個部分。考古專家說,墓室造型十分獨特,分為1間前室、1間中庭、2間南北并排墓室,中庭頂部有脊,四角有棱和斜面,名為“?頂”(?l古代的一種竹匣),“這樣的墓室造型,多出在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我省多現于皖南,北方地區非常少見。”經過勘查,這座古墓年代可確定為東漢晚期。
考古人員在盜洞內發現一把殘破鐵劍,已經斷成數截。在古墓上方,距離地面不足半米處,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座小型漢代單券磚室墓,墓室內出土銅鏡一件、陶罐一件,均為東漢時期普通生活用具。
“古墓主人”身份不低
在村民眼里的大土堆,實際上就是古墓下葬后壘的“大墳頭”,“這個在考古上叫做‘封土’。 ”根據測量,該處古墓封土堆直徑近60米,“原來的封土高度肯定不止10來米,單從封土外形規模上看,可與雙墩春秋古墓相媲美,是目前蚌埠地區規格最高的漢代古墓。 ”
據專家介紹,根據西周時期嚴格的制度,封土的高度大小,要和墓室主人身份相符,但到了東漢晚期,這些制度已經名存實亡,墓室主人有錢有勢,做出一些“逾制”的行為也無人過問。根據這座古墓的結構來看,主人的身份應該不低。但是由于發掘尚未結束,主人的身份,墓葬內是否存在珍貴藏品等疑問還有待揭曉。“我們準備將這座古墓搬遷至即將建成的新博物館內供市民參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9443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