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據獲悉,在去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考古學論壇上,集成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4項主動性考古發掘的“秦始皇帝陵園考古”榮獲“201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這4項考古發掘包括2011—2013年持續進行的K9901陪葬坑發掘、秦始皇帝陵園內城建筑遺址發掘,以及2013年開展的陵園內城從葬墓發掘、兵馬俑一號坑T23探方發掘。
記者獲悉,在K9901陪葬坑的整體發掘中,秦陵博物院研究清楚該坑的形制、結構和遺物埋藏情況,在二、三號過洞新近出土了1200多件組陶俑殘片,它們分屬于30多個陶俑個體,此外,還發現了燒熔的大型青銅鼎、橢圓形石器和大量鉛塊等物。專家稱,這是秦始皇帝陵考古中的首次發現,大批陶俑目前正在做進一步的修復。研究發現,該坑在秦始皇陵墓修建、破壞中具有同步關系。已探明秦始皇帝陵園內城建筑遺址的總面積達17萬平方米;去年在陵園內城小型從葬坑發掘中,墓室中雖然沒有發現墓主的骨骼,但墓道中發現了亂葬女性人骨,這對進一步認識秦始皇死后二世殘暴處置后宮人員提供了直接的考古證據,也增加了對秦始皇帝陵規制的新認識。
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在中國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規模宏大、埋藏豐富著稱于世,以封土為中心的遺址核心區面積就達2.13平方公里。秦始皇陵園是地上王國在地下的再現?脊趴碧将@知,在秦始皇帝陵墓周圍有內外兩重城垣,它們象征著宮城和外郭城;高大的封土和地宮,象征著秦始皇生前的皇宮;寢殿和便殿,象征著秦始皇生前的正寢和休息閑宴場所;而各種陪葬坑,也都是秦始皇生前所享用和擁有之物的縮影。
近年來,秦陵考古及其研究成果豐碩——“秦陵一號銅車馬修復技術”和“秦俑彩繪保護技術研究”分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秦始皇兵馬俑考古項目獲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社會科學獎”,這是我國首次獲得該獎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96932.html
相關閱讀:
研究稱5300年“冰人”奧茨可能被埋于阿爾卑斯山
美利用現代科技 分析兩千年前埃及鱷魚木乃伊
兩百萬年前南海海底濁流激蕩
墨西哥古城發現1800年歷史地道 或通往王室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