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訊】4月25日消息,根據美國最近研究報告稱,模擬結果表明,亞洲地區的空氣污染有可能加劇太平洋風暴。
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全球氣候模型,模擬對比了目前和歷史上的污染情況,結果發現,受亞洲地區空氣污染的影響,北太平洋地區氣溶膠“光學厚度”顯著增加,海上的對流云變得更厚更高,導致大氣層頂部短波和長波“云輻射”加強。
專家解釋,模擬的結果表明,人為污染產生的懸浮顆粒物作為云凝結核及冰核,能夠有效地改變太平洋風暴系統中對流云的微物理特性和光學特性。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與云的相互作用,顆粒物能夠改變風暴系統中的熱量分布,從而改變風暴的動力學特征,使得風暴系統加劇。太平洋風暴系統是全球大氣環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扮演著向高緯度地區輸送熱量和水汽的角色。因此,由于亞洲空氣污染而增強的風暴系統對全球其他地區的天氣系統也有著重要影響,與已觀測到的北半球冬季諸多異常天氣狀況有著潛在聯系。不過,有關亞洲空氣污染與具體的極端天氣變化之間的關系還需要進行大量研究。
專家補充,這項新研究強調了大氣中懸浮顆粒物,尤其是人為排放的污染顆粒物對于全球范圍內云、降水和大氣環流系統的影響。因此,在開展全球范圍氣候預測以及制定相關國際政策時,需要考慮除溫室氣體以外的懸浮顆粒物的影響,同時專家也建議,人類要保護環境,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0877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