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排水溝和陶水管】
房山琉璃河西周古城,是北京迄今最早的城址。在東城墻北部發現了一處卵石砌成的排水溝,距今有3000多年的歷史。溝底西高東低,是城內向城外排水的通道。在城址內部的宮殿區,還發現了陶質繩紋水管。水管一頭粗一頭細,以便相互連接。
西周的陶水管
北京現已發現的漢代城址有20余座,尚沒有明確排水或排污設施的發現。但在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中,武陽臺正中發現了排水的陶管。從生產力相近的角度考慮,北京的漢代古城也應該是具有排水技術的。
【漢代至遼代的陶水管】
遼代的南京城因為湮沒在現代城市之下,考古資料不全面,對它基礎設施的了解還不充分,但同時期門頭溝區龍泉務的窯址中,出現了寬近40厘米、用來排水的陶水管。這種陶水管的一端有擋頭,目的是為了增加水管的耐用性。
【金中都水關遺址】
1990年10月,北京市園林局在右安門外的玉林小區建宿舍樓。四米深的地下,施工人員忽然發現一些排列整齊的石板和木樁。一位具有高度文物意識的園林局職工向文物部門反映了這一情況。考古人員到現場后,配合施工進行了局部清理,證實這是一處大型建筑。在古代,這樣形制的建筑物是水涵洞,也被稱為水關,就是城墻下供河水進出的水道。
1991年3月至6月,有關部門進行了考古發掘,將水關遺址全部發掘出來了。水關的位置是金中都景風門西側的城垣下。它表明,金中都城內的水,從北向南經過水關流入城外的護城河。所以,水關北部為入水口,南部為出水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08928.html
相關閱讀:
考古學歷史上十大未解之謎 達芬奇名畫失竊
科學家CT掃描現存最早木乃伊 重塑千年前的面孔
圖坦卡蒙墓神秘門:寫滿法老詛咒
億年琥珀保存哺乳動物毛發 內部結構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