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寶蘭專線客車場工程,8月,我省考古部門進行考古勘探時,發現8座漢代古墓,出土70余件(不含銅錢)文物,其中一秦式玉人頗為珍貴,此前秦玉人出土的也不多。那么,秦玉人緣何出土于漢墓呢?
2000多年前的木梳子保存較好,與現在的木梳子差不多
傳世秦式玉人上雕刻著一成年男子,整體形式拙樸,僅雕刻出人體的大概輪廓
從主墓室延伸出的墓道被側室前端打破
2000年前木梳也分寬齒細齒
此次發現的8座漢墓位于寶雞市高新區馬營鎮涼泉村東,發掘工作接近尾聲。
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田亞岐介紹,這8座墓葬均為斜坡道式土洞墓。但也有M7、M8是多室結構的墓葬,較少見,主室墓向規整、寬敞,2具骨。粋仁艺M,斜扭向主室靠攏。田亞岐說,這是一種聚葬的形式,說明主墓室和側室的墓主人生前是血親或姻親關系。
在出土的70余件(不含銅錢)文物中,多為漢代常見文物,質地可分為陶、銅、鐵、玉石。其中在一女性墓中出土2件多格銀?漆奩盒,可以看到木梳、木櫛、銀釵、銀?等梳妝用具,其中木梳和現代所用差不多,也有寬齒梳和細齒梳之分。
秦式玉人此前只出土四批
這8座漢墓中,7座屬小型西漢中晚期墓葬,隨葬品多為日用生活器,墓主應為低等級或無爵位的公士或庶人。另外一座M1出土有“大泉五十”的銅幣,推測為東漢初期的古墓。M1出土了一件珍貴的秦式玉人,這在寶雞是首次發現。
考古專家許衛紅說,該玉人為扁平青玉片,長12厘米、寬2.1厘米、厚0.5厘米,淺陰線雕刻一男子,這類秦式玉人此前只出土過四批,分別在西安北郊聯志村、蘆家口村曾有出土,甘肅禮縣鸞亭山遺址出土2件,2005年陜西歷史博物館征集2件。大小、造型、人物幾乎一樣。
許衛紅說,這些玉人被認為是秦國祭祀器,多為一男一女成對出現。秦人祭祀天地五帝的祭壇名?(zhì:祭祀處所),寶雞地區屬秦文化中心區,也是?的集中區,《漢書?郊祭志》記載:“唯雍四?”,即??、密?、吳陽上?、吳陽下?,“吳陽”是指今寶雞市區北的吳山(今陳倉區境內)之東南面,即今鳳翔的“三?原”一帶。漢武帝不僅在雍地置北?,曾多次到“雍”地祭祀。而玉人則是祭祀器物。
秦式的祭祀玉人緣何會葬于該東漢墓呢?許衛紅推測,該玉人應該是一件傳世品,墓主有可能是皇家祭祀后,得到這個遺留的玉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1090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