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http://www.jiyifa.com/uploads/allimg/160517/1531526025-0.jpg" width="400" height="200" border="0" alt="f04da22d7ba7109188020e.jpg" title="f04da22d7ba7109188020e.jpg" />
巨椎龍曾經的生活場景
來自多倫多大學密西沙加學院的古生物學家Robert Reisz、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David Evans及其同伴在南非發現了1.9億年前的原蜥腳龍—巨椎龍(Massospondylus)的巢穴化石。巢穴中存在許多已形成胚胎的恐龍蛋化石,旁邊還有許多微小的恐龍腳印遺跡,這表明恐龍幼仔至少要在巢穴內長到兩倍大小后才會離開巢穴。這一發現對于揭示早期恐龍復雜的繁殖行為進化過程有重要的意義。在這之前已發現最早的恐龍巢穴是1億年前。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http://www.jiyifa.com/uploads/allimg/160517/15315215F-1.jpg" width="400" height="266" border="0" alt="f04da22d7ba7109188020f.jpg" title="f04da22d7ba7109188020f.jpg" />
巨椎龍蛋化石中存在胚胎
在南非這一化石產地的不同層位都發現有巢穴,每個巢穴中都許多堆集在一起的圓形恐龍蛋,最多可達34枚。巢穴在沉積層中的分布規律表明這類早期恐龍會經常性遷回此地繁殖,這被稱為“棲息地忠實性”(nesting fidelity),并且它們還喜歡成群結隊產卵(繁殖集落,colonial nesting)。這是這一繁殖行為首次在化石中發現。母恐龍可長達6米,而蛋的直徑卻僅為6至7厘米,母恐龍在產蛋之后,會非常小心地將蛋在巢穴中排列好。Reisz說他們在離公路僅25米遠的地方就發現了這么多巢穴,這表明在巖體中還有更多的巢穴,相信隨著風化作用的進行,它們會一一暴露出來。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http://www.jiyifa.com/uploads/allimg/160517/153152E56-2.jpg" width="400" height="345" border="0" alt="f04da22d7ba71091880210.jpg" title="f04da22d7ba71091880210.jpg" />
在巢穴周邊發現的恐龍腳印
化石產于南非金門高地國家公園中的早侏羅世沉積巖層中,之前古生物學家曾在這里發現了巨椎龍最早的胚胎化石,巨椎龍是侏羅紀和白堊紀巨型長頸蜥腳恐龍的近親。David Evans說,雖然迄今為止已發現眾多巨椎龍骨骼化石,但對于它的繁殖習性卻仍知之甚少,不過在南非的這項發現卻提供了它們早期繁殖策略的許多資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17085.html
相關閱讀:
中國古代著名少數民族的下落
只憑借一根煙,蔣介石就斷定毛主席“不可輕視”
福州農民修整山路挖出上千個精美的宋代兔毫盞陶瓷
7000萬年前怪異鱷魚頭骨化石 呈狗頭可捕食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