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馬克星,是一顆大型的柯依伯天體,在此之前被稱為2005 fy9。它也是2006年以來首個被命名的天體。
據《新科學家》報道,近日宇宙中“柯依伯帶”(Edgeworth-Kuiper belt)中最大的天體之一、一個圍繞在海王星周圍的水冰天體終于獲得了它的名字:馬克馬克星-Makemake。
在海王星軌道以外,有一個“柯依伯帶”,是短周期彗星??周期短于200年的彗星的聚居地。而其中約70顆彗星與冥王星的公轉軌道相近。除了眾多的彗星,柯依伯帶中還有許許多多由巖石、水冰,以及凍結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化合物構成的天體,它們統稱為“柯依伯天體”?乱啦畮挥谔栂档谋M頭,其名稱源于荷蘭裔美籍天文學家柯依伯(Kuiper)。
馬克馬克星與冥王星屬于同一陣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是負責為矮行星命名的組織之一。該命名委員會的負責人布萊爾?馬斯登(Brian Marsden)說:“雖然給該天體想一個合適的名字頗為費神,但正式命名的過程卻簡單得多!瘪R斯登說,給2005 fy9所取的名字提前六個月提交,在通過相對較少的討論后即被確定。 下一顆將要被命名的柯依伯帶天體是2003 EL61。但順利為馬克馬克星命名的國際天文學委員會可能會在為這顆矮行星正式命名的過程中“碰釘子”,因為到目前為止,誰是這顆行星的發現者仍在爭論之中。
命名之爭
布朗則在2005年8月向國際天文學會提起訴訟,質疑西班牙小組并不是在看到他們小組的摘要和天文日志之前發現2003 EL61這一天體的。十八個月以前,這兩個小組均提交了為2003 EL61命名的提案,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委員會才剛開始討論這一問題。馬斯登說:“誰也不知道委員會會接受哪個名字,這也是我們能首先解決馬克馬克星命名的原因,因為沒有爭議的命名的確簡單多了”。(小爾)馬克馬克星,是一顆大型的柯依伯天體,在此之前被稱為2005 fy9。它也是2006年以來首個被命名的天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3290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