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納什大學天體物理學中心的Lugaro博士稱,研究小組迄今為止最后一次使用放射性重元素,比如金、銀、鉑、鉛和稀土元素,這些重元素是太陽系產生恒星的重要物質。
Lugaro博士說:“使用隕石中發現的重型放射性原子核來測定最后附加的物質,使我們已經對太陽系的史前階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我們現在可以很確定的說,太陽系中含有的百分之一的黃金、白銀和鉑金物質,是在太陽誕生前1億年就存在的。”
“最后含有的百分之一的鉛和稀土元素,這些能夠制造智能手機的物質,是在很久以后才產生的,大約在太陽誕生前3000萬年的時候。”
Lugaro博士稱,詳細的時序為一系列事件的產生開辟了一個新的機會,最終導致了太陽的形成。
一段時間后,太陽系最后的添加物重元素物質進入了一個“孵化”時期,在此期間形成了恒星育嬰室,太陽和其他恒星在此一起誕生。
Lugaro博士說:“我們現在知道這個潛伏期不可能持續超過3000萬年,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來確定太陽誕生的育嬰室的壽命,它有多么的巨大,其中有多少恒星和太陽一起誕生。”
“最后,我們想要對我們恒星的誕生環境和太陽系史前階段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和認識。”
“了解太陽系形成的時序和程序是太陽誕生環境與星系中其他行星系統聯系的關鍵。”
Lugaro博士說,研究小組將繼續尋找其他重型放射性原子核,以便獲得太陽系史前階段更多的信息,來提高時間的準確性和精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2003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