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廣州老城近郊兩年發掘古墓488座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考古發現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滑石人偶 東晉




陶俑座燈東漢前期



編鈕三國時期



金餅東漢前期



雙龍紋銅鏡



陶四連罐南越國



畜模型東漢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廣州市考古所考古勘探面積達55萬多平方米,發掘古遺址8000平方米,清理先秦到明清時期的古墓葬785座,出土重要的文物標本4000多件

南都訊昨日,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簡稱考古所)召開了2010年、2011年度廣州田野考古與文物保護成果匯報會,會上重點介紹了新發現的古代城墻、古墓葬。

據考古所所長馮永馳介紹,這兩年是廣州市考古所的“豐收年”,考古勘探面積達55萬多平方米,發掘古遺址8000平方米,清理先秦到明清時期的古墓葬785座,出土重要的文物標本4000多件(套),在增城經濟開發區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據介紹,中山四路鴻暉大廈發掘的東漢—宋代城墻遺址、廣州市老城周圍發現的從南越王時期至明代的488座古墓、廣州醫學院新校區明清墓地以及增城經濟開發區的考古是這兩年來廣州市田野考古最重要的發現。

“廣州老城近郊是古墓葬重點埋藏地帶,”考古所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易西兵告訴記者,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考古所在廣州老城周邊東、北、西多個地點進行了發掘,共發掘古墓488座,“我們的發掘任務非常重,基本上一天半就要發掘一座墓,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二期工程建設發掘時,50平方米內就發現了7個墓葬,密度非常高。”這兩年發掘的墓葬,時代最早可以上溯到南越王或者戰國時期,最晚到明代。“這兩年我們收獲還是不錯的,只是因為發掘工作太重了,所以兩年來,才第一次有機會和大家分享我們的工作成果,”易西兵告訴記者。

據悉,除了這些讓人贊嘆的“寶物”外,目前廣州市考古研究所已初步確定了增城經濟開發區的地下“寶藏圖”。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探查,考古所在開發區內發現了25個文物遺存點,從戰國早期至明清時期的墓葬都有初步的發掘,并且在發掘過程中引進了三維虛擬游覽技術。記者“體驗”之后發現,一個較為完整的墓葬,可以讓人“如在墓中”。據悉,這一技術目前還是剛剛引進,是否會在今后大力推廣,作為公眾考古的重要手段,還將進一步討論。

■亮點

東漢廣州城

三界能劃定

這次匯報會,大家的目光都被這次會議上最“歷史悠久”的文物吸引了,它就是中山四路南側東漢到宋代城墻遺址,是近兩年最重要的城市考古發現。

據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資料保管室主任鄺桂榮介紹,這次發掘的城墻遺址,包括了東漢到南朝時期的廣州城墻的東南角臺,最終確定了這一時期東、南城墻的范圍,加上此前發掘的零星城墻,最終明確了廣州東漢到南朝時期中心城區的東、西、南三界,“那個時候東西長為750米,是中心城區,里面居住的應該都是貴族”。此外,東晉—南朝—唐代的護城河堤岸遺址的發掘,為廣州市這一時期護城技術提供了有利佐證,南漢至宋代的城墻遺址和水渠,整個遺址的發現對于確定城市格局的演變,以及廣州城歷史的變遷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很遺憾,由于機緣巧合,專家來視察的時候,遺址揭露的部分看起來保存狀況不好,所以建議歸還建筑單位施工”。

據悉,考古所目前正在與大廈協商,在大廈建成之后,在大廈的首層立碑,作為對廣州這段重要歷史的一個見證,并對考古發現進行一定的展示,“屆時可能會建一個原大小或者微縮的模型,供市民觀看”。

■掘墓故事

糾結

舊廣州鑄管廠內發現的三座南朝時期的墓葬( M 1 3 4、M 1 3 5、M 138)可謂是廣州發現的最“糾結”的墓葬,三座墓時間早晚不同,但古墓的排水溝卻要從前人的排水溝穿過,“糾纏”在一起。據專家推測,這有可能是個家族墓地,考古隊員把這個糾結的地下排水溝稱為世界上最早的地下“立交橋”。

狡猾

在這兩年發掘的明墓中,以舊廣州鑄管廠內發現的M55最為重要,它的墓主為了防盜墓絞盡腦汁,堪稱這次發掘遇到的最狡猾的墓主。原來,為防盜賊,墓主要墓的頂部石蓋板鋪上了一層黑炭,“搞盜墓的都知道,挖到這個很可能已經到底了,”考古隊員也差點被“忽悠”,一開始他們挖到這一層的時候,挖掉上面的宋墓,以為到底了,沒想到下面還有一座明墓,而這座明墓里面最終出土了近幾年非常少見的保持完好的龍泉窯的碗。

最貴重的金餅

從舊廣州鑄管廠M151出土的東漢早期的金餅,據介紹,是這兩年墓葬出土物中最重要的一件,同時也是發掘出的最“重”的一件金器,達250克,直徑有6厘米,是目前廣州地區發現的唯一一件,據專家推測,很可能是“官金”,即相當于現在銀行里的金庫里存的金子,并不作為流通之用。而M 151的主人在當時肯定是顯貴之人,但由于沒有出土墓志,他的身份還未知。

最罕見的滑石人偶

東晉時期。舊廣州鑄管廠內M 50出土,長度只有10厘米,“這是目前廣州所見最小的人偶,可能和一般人偶不一樣,與手握的石豬有點像,都是握在手里的。”易西兵告訴記者,這也是廣州地區目前所知的唯一一個滑石做的人偶。

最可愛的滑石豬

約為東晉時期。據悉,模型豬是古人墓葬中一種常見的隨葬玉器,早期多為玉質,既有用于手握,也有用于佩掛的。“這次出土的滑石豬雕工各異,除了與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有關,越富有的人隨葬的自然雕刻得越好,但也有可能與整體的雕工技術有關,對于我們判斷墓葬的年代早晚有一定的幫助”易西兵告訴記者。

最小的編鈕(鐘)

出土于中大腫瘤防治中心的M 63,為三國時期的隨葬品,這組編鈕,或者編鐘,是目前發現最小的一組,最大的不超過5厘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這個肯定是專門做的冥器,沒有實用價值。”,專家告訴記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34909.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