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爾境內偏遠的木斯塘地區,登山者和科學家沿著卡利甘達基河上方的小徑步行。18米以上的崖壁中懸著一排排等待探索的人工洞穴,開鑿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這一地區可能有數千個這樣的巖洞。
馬特?西格爾正爬向開鑿在懸崖上的一串巖洞,它們高懸在谷底上方47米處。這塊石壁極其松脆,一碰就碎。有著800年歷史的巖洞之間由石臺連起,它們也許曾被用來珍藏典籍,現已空無一物。
馬特?西格爾手持洞藏典籍中的一塊手稿殘片,吹去上面的灰塵。大部分書頁出自15世紀,內容從藏傳佛教教義到法律文獻,涵蓋了宗教和世俗的題材。
那是一塊頭骨??人類的頭骨,端放在松散易碎的巨巖之上。在尼泊爾北部的偏遠邊區木斯塘,由登山者和考古學家組成的跨學科考察隊的隊長皮特?阿森斯套上登山安全帶,將自己系在繩索上,在另一位登山者特德?赫瑟收放繩索的協助下攀上了6米高的巨巖。
在接觸頭骨之前,他戴上了藍色乳膠手套,以免自己的DNA將其污染,并一點一點地把它從碎石上移開。幾乎可以斷言,阿森斯是1500年來第一個捧起這塊頭骨的人。塵土從眼洞中跌灑。他把它裝入一個紅色帶襯墊的袋子,遞給在下面等待的三位科學家:來自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的馬克?奧登德菲爾、西密歇根大學的杰奎琳?恩格和尼泊爾國家考古局的莫漢?辛格?拉馬。
頭骨上留存的兩枚臼齒令奧登德菲爾尤為興奮。牙齒可以提供有關一個人的飲食、健康和大致出生地的信息。生物考古學家恩格很快推測出這個頭骨可能屬于一位年輕的成年男性。她注意到頭蓋骨上有三條愈合的裂痕,右顎上還有一條!斑@是暴力的跡象,”她沉思道,“又或許是被馬踢的?”
但比頭骨本身更引人注意的是它落下的地方。阿森斯攀上的那塊巨石位于一片高聳懸崖的正下方,褐色的巖壁上穿插著粉色和白色的石脈。接近懸崖頂部有一些小型洞穴,是在易碎的石頭上以手工艱辛挖掘而成。風化侵蝕觸發了崖面的局部崩塌,使頭骨掉出。此刻每人心中都是同樣急切的問題:那個滾落出頭骨的洞穴里還藏著些什么?
木斯塘曾是一個位于尼泊爾中北部地區的王國,它蘊含著世界上的偉大考古謎題之一。這塊地方塵土飛揚、狂風肆虐,隱于喜馬拉雅山脈之中,并由卡利甘達基河深深切割,這里有著數量驚人的人造洞穴。
有些巖穴單獨存在,如同巨大起伏的風化巖面上一張孤零零洞開的嘴。還有些巖穴是成群開鑿而成,像是七嘴八舌的盛大合唱團,有時向上疊起八九層樓高,形成一整個垂直分布的“街區”。一些洞穴是由崖面水平向里挖掘,另一些從頂部垂直開鑿。其中很多都有數千年的歷史。據保守估計,木斯塘共有一萬個洞穴。
沒人知道是誰、為了什么目的挖掘這些洞穴,甚至對當時的人們如何爬入巖穴也無從了解。(是借助繩索、腳手架,還是開鑿石階?幾乎所有痕跡都已蕩然無存。)700年前,木斯塘曾是個繁忙之所,是佛教知識與藝術的中心,而且很可能是連接西藏的鹽礦和印度次大陸地區城市的最便捷的通道。當時,食鹽是世界上
最貴重的日用品之一。在木斯塘的鼎盛時期,載滿鹽的車隊曾經在這一地區的崎嶇小道上穿行??巴黎索邦大學的人類學家查爾斯?蘭布爾如是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4308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