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乾陵之謎:一代女皇武則天的驚天秘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考古發現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img alt="武則天" src="http://www.83133.com/uploads/2014-07-14/91cb89ce9e7386fe39e614edea8308ed.jpg" style="width: 476px; height: 550px" _src="http://www.83133.com/uploads/2014-07-14/91cb89ce9e7386fe39e614edea8308ed.jpg"/>

半個世紀以來,發掘乾陵始終是個熱門話題,四十多年前,陜西省文化部門曾正式向中央政府遞交了《乾陵發掘計劃》,但周恩來總理提筆在這份可能“石破天驚”的計劃書上寫道:“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可以留作后人來完成!彪m然發掘乾陵的計劃被禁止了,但在考古界,圍繞著挖與不挖的問題,一場持久的紛爭就此展開。其間,雖有幾次較大范圍的討論,但發掘乾陵始終未能實現。

幽宮重啟之日,石破天驚之時

乾陵的巨大魅力不光在于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更在于它體內珍藏的無價文物瑰寶。

據乾陵《述圣紀》碑記載,唐高宗臨終遺言,要求將他生前所珍愛的書籍、字畫等全部埋入陵中。武則天營建乾陵的目的是為了報答唐高宗的知遇之恩,因此,陪葬入乾陵的稀世珍寶一定不少。

這是一個滿藏無價瑰寶的地宮。有關專家對乾陵地宮的探測工作,結合已發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關文獻,推測乾陵墓室是由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個墓室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宮”即棺槨,“梓宮”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寶覆蓋,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璋、璧、琥、璜等“六玉”;实凵泶12套大斂之衣,頭枕玉匣,口含玉貝,仰臥于褥上,面朝棺蓋。蓋內側鑲飾黃帛,帛上繪日、月、星辰及金烏、玉兔、龍、鶴等物。

<img alt="雙乳峰" src="http://www.83133.com/uploads/2014-07-14/a15c34d80399cafe8e654a3f9b077b7c.jpg" style="width: 446px; height: 274px" _src="http://www.83133.com/uploads/2014-07-14/a15c34d80399cafe8e654a3f9b077b7c.jpg"/>

武則天乾陵的“雙乳峰”

地宮的后室設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劍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設有“寶帳”,帳內設神座,周圍放置玉質的“寶綬”、“謚冊”和“哀冊”。另外在過洞兩側的耳室和甬道石門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貴的隨葬明器。對此,乾陵博物館副館長樊英峰曾撰文介紹:目前考古工作者將乾陵地宮內可能藏有的文物分為六大類:

<img alt="乾陵" src="http://www.83133.com/uploads/2014-07-14/c874fc59e30b290c173873ac2572ded5.jpg" style="width: 444px; height: 233px" _src="http://www.83133.com/uploads/2014-07-14/c874fc59e30b290c173873ac2572ded5.jpg"/>

①金屬類,有金、銀、銅、鐵等所制的各類禮儀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裝飾品、工藝品等;

②陶、瓷、琉璃、玻璃等所制的器物、人物和動物俑類;

③珊瑚、瑪瑙、骨、角、象牙等制成的各類器具和裝飾物;

④石質品:包括石線刻、石畫像、人物及動物石雕像、石棺槨、石函和容器;

⑤壁畫和朱墨題刻。

⑥紙張、典籍、字畫、絲綢和麻類織物,漆木器、皮革和草類編織物等。

很多考古學家都相信,乾陵幽宮重啟之日,必是石破天驚之時。

<img alt="乾陵" src="http://www.83133.com/uploads/2014-07-14/0e804fd743f1fb8c8bf31363de7d024b.jpg" style="width: 375px; height: 265px" _src="http://www.83133.com/uploads/2014-07-14/0e804fd743f1fb8c8bf31363de7d024b.jpg"/>

盜墓的幾個傳說

關于乾陵地宮是否被盜和它體內的珍藏一直是人們非常關心的問題。據文獻記載,五代時,溫韜為后梁耀州節度使期間,“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惟乾陵風雨不可發!

唐末農民起義,黃巢聲勢浩大。因缺少軍資,他動用四十萬將士盜挖乾陵,直挖出一條四十余米深的大溝,也沒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軍追剿,黃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側仍有一條深溝被稱為“黃巢溝”。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盜掘古墓成風。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以保護乾陵為幌子,率部下駐扎乾陵,用真槍真炮演習的辦法掩護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士兵們用炸藥炸了許多處地方,卻沒能找到墓道口。后來,當士兵們盲目挖掘時,忽然雷雨大作,數日不歇,軍中一時傳言四起,稱武則天顯靈了云云……盜掘不成,孫連仲匆匆率部離開了乾陵。

<img alt="乾陵" src="http://www.83133.com/uploads/2014-07-14/816c1a4c076f0b3761b7d701a55ea679.jpg" style="width: 550px; height: 365px" _src="http://www.83133.com/uploads/2014-07-14/816c1a4c076f0b3761b7d701a55ea679.jpg"/>

古往今來,多少歹人絞盡腦汁,費盡心思找不到的乾陵地宮墓道口,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被幾個農民意外發現。

經勘驗,乾陵葬墓至今未被盜過。1966年至1971年,中國考古學家曾多次對此墓進行勘察,結論是其墓堅固異常,據勘查從墓道口到墓門長631米,寬3.9米,共39層,全用石條填砌,各層石條再用鐵栓板固定,并灌注了鐵汁,這些情況與文獻所載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確信此墓確實難以開掘。

<img alt="乾陵" src="http://www.83133.com/uploads/2014-07-14/eca25faa1b565b15b3997571e3b904ab.jpg" _src="http://www.83133.com/uploads/2014-07-14/eca25faa1b565b15b3997571e3b904ab.jpg"/>

你能看到的只是“九牛一毛”

乾陵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級重點旅游景區,也是盛唐文化的代表性旅游區。

乾陵位于陜西省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都西安76公里。它是一座石灰巖質的山峰,三峰聳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較低,東西對峙,當地群眾稱為“奶頭山”。從乾陵東邊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軀體仰臥大地,北峰為頭,南二峰為胸,人們常說它是女皇武則天的絕

妙象征。據說,唐時的堪輿家認為,梁山大利女主。所以武則天便把梁山選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萬年壽域”。

因為墓穴尚未打開,所以目前只能從外圍窺見陵墓,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則天兩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從乾陵頭道門踏上石階路,計537級臺階,走完臺階即是一條平寬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這條道路便是“司馬道”。兩旁現有華表1對,翼馬、鴕鳥各1對,石馬5對,翁仲10對,石碑2道。東為無字碑,西為述圣記碑。周圍還有17座陪葬墓。

<img alt="唐三彩" src="http://www.83133.com/uploads/2014-07-14/d07295435298af1a9e87ee921f98908e.jpg" _src="http://www.83133.com/uploads/2014-07-14/d07295435298af1a9e87ee921f98908e.jpg"/>

雄偉的乾陵仿唐長安城格局構筑,分為宮城、皇城和外城三個部分。內城面積約為230萬平方米,有南朱雀、北玄武、東青龍、西白虎四門。外城周長40公里,F存有華表、翼馬、無字碑、61蕃臣石像等精美絕倫的大型石刻100多件。

乾陵石刻是乾陵地面重點文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乾陵司馬道兩側,華表、翼馬、翁仲、六十一蕃臣像、無字碑和述圣紀碑等是其杰出代表。乾陵石刻題材新穎、生動逼真、雕刻簡煉濃厚,這些精美絕倫的大型石刻,代表了唐王朝高度發展的封建文化和石刻藝術,被譽為盛唐石刻藝術的露天展覽館,也是中國現存古代組成大型石刻藝術的杰作。

在陵園的東南隅分布有17座陪葬墓。目前已發掘了其中的5座,出土了以唐三彩為代表的珍貴文物4000余件,壁畫1200多平方米,石雕線刻畫150平方米。經保護性整修后,永壽公主墓、章懷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地宮全年對外開放,供中外游客參觀。

<img alt="乾陵" src="http://www.83133.com/uploads/2014-07-14/af18252b4fa56141e3da4e976c822f96.jpg" _src="http://www.83133.com/uploads/2014-07-14/af18252b4fa56141e3da4e976c822f96.jpg"/>

壁畫是乾陵陪葬墓的主要出土文物之一,面積大、品位高、題材廣、內容新。永泰、章懷、懿德等陪葬墓出土了約1200平方米絢麗多彩的墓室壁畫,堪稱中國唐代瑰麗的地下藝術畫廊。其中《宮女圖》、《打馬球圖》、《客使圖》、《狩獵出行圖》、《觀鳥捕蟬圖》等壁畫,對研究唐代建筑、服務、風俗、體育活動、宮廷生活等都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唐三彩是中國古代陶器的一個特殊種類。乾陵陪葬墓出土的唐三彩,分為生活用器(三彩盤、綠釉瓶)、俑(三彩天王俑、武士俑)、動物(三彩大馬)和各種模型四大類,尤以生活用器、各種俑和動物最多。表現形式多樣,體現了唐朝社會開放、繁榮昌盛的時代特征。

著名的無字碑是為女皇武則天立的一塊巨大的無字石碑。武則天為何要為自己豎一塊“無字碑”?至今仍然是個謎。宋金以后,無字碑開始有人在碑上題字,無字碑變成了有字碑,其中包括女真文,女真文字現已絕跡,這些文字就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及歷史的珍貴資料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06282.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