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和副研究員張雙權再次來河北省邯鄲市到涉縣龍虎鄉三里?村,進入此前倍受關注的“狐仙洞”進行堪探,判定該洞為距今約3-4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其中現今出土的各類化石中,虎牙最為古老,為4.6萬年前。
2010年春節,三里?村村民在村對面半山腰被稱作“狐仙洞”的溶洞里,發現了大量的動物骨骸和一些陶瓷碎片。有好事的村民在洞內向下挖了一3米多深的大坑,看到坑壁上到處是密密匝匝的骨頭與泥土夾雜在一起,那些骨頭骨質已經鈣化、疏松。
這一消息經本報報道之后引發眾多媒體跟進關注,為了弄清該洞的秘密,去年5月,中科院史前考古學家,“巫山人”、“藍田人”、“和縣人”等重要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者黃萬波教授到涉縣進行實地考察,初步斷定為史前文化。
據悉,在上次考察中,黃萬波教授發現溶洞中的骨頭化石主要為食肉目中的虎、鬣狗、獾,偶蹄目中的納呼爾綿羊和麂等。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已經絕種的納呼爾綿羊。而且萬年前在東亞地區已經絕種的鬣狗的骨頭化石也較居多。
這些信息都引起了黃萬波教授繼續研究的興趣。為了弄清該洞骨頭化石的準確年代,他采集了標本帶回去進行深入研究。
經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馬志邦采用U系法,對“狐仙洞”的鈣華樣品進行數據分析后,黃萬波教授得出:“狐仙洞”的地層可分為上、中、下三個文化層,上文化層為1萬多年前,中文化層為3萬多年前,下文化層為4萬多年前。因為沒有完全挖掘到底,所以未知的謎還很多。
雖然基本弄清了“狐仙洞”的確切時代,但這些動物是如何進入洞內的呢?黃萬波教授說,3—4萬年前的地形、地貌與現在基本上差不多,這個溶洞口又在半山腰,他猜測當時三里?村的生態環境應該很好,出現這種情況一種可能是老虎把其他動物拉進來,另一種是人類的祖先把動物拉進來。不論哪種可能,這么多的動物骨頭化石集中在這個溶洞,的確讓人不可思議。
黃萬波教授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擬將“狐仙洞”的這一謎題,作為該所一個課題進行深入系統地研究。這次和張雙權來涉縣考察的目的,就是進一步對“狐仙洞”進行細致的堪測,做更多的基礎工作,為將來進行系統發掘作準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404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