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指的是能量以電磁波或粒子(如阿爾法粒子、貝塔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擴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溫度零度以上,都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時刻不停地向外傳送熱量,這種傳送能量的方式被稱為輻射。輻 射之能量從輻 射源 向外所有方向直線放射。物體通過輻射所放出的能量,稱為輻射能。輻射按倫琴 /小時(R)計算。輻射有一個 重要特點,就是它是“對等的”。不論物體(氣體)溫度高低都向外輻射,甲物體可以向乙物體輻射,同時乙也可向甲輻射。一般普遍將這個名詞用在電離輻射。輻射本身是中性詞,但某些物質的輻射可能會帶來危害。
被輻射后究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一年內受到的輻射量為2400微西弗,相當于在核電站正門受到3小時放射線輻射的量。
放射線對健康產生影響,主要原因是放射線可損傷基因等。被輻射后,會在數周之內出現急性癥狀,有些癥狀可能會在數月乃至數年之后出現。
2~3周內出現的癥狀,主要為免疫力下降、貧血和出血等。出現上述癥狀的原因是,骨髓被輻射后受到損傷,影響了制造白血球和紅血球的功能。免疫力下降,容易罹患感染癥。被輻射后,腸道和大腦也會受到傷害。即使被輻射后未出現癥狀,數月乃至數年之后,會出現白血病和甲狀腺癌等疾病。妊娠不久的孕婦受到放射線大量輻射后,胎兒可能會出現畸形。
事實上,人類生活在一個輻射環境之中。在全人類集體受到的輻照劑量中,3/4來自自然界,約1/5來自醫療及診斷,核電的份額是1/400。人們攝入的空氣、食物、水中的輻射照射劑量約為0.25毫西弗/年。帶夜光表為0.02毫西弗/年;乘飛機旅行2000公里約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煙約為0.5~1毫西弗/年;一次X光檢查為0.1毫西弗,等等。
輻射分為外部輻射和內部輻射兩種。為防范核事故,事先服用碘片,可望取得抑制內部被輻射的效果。事先攝入不含放射線的碘之后,可通過排尿,將釋放于空氣中的放射性碘排出體外。
注:西弗,用來衡量輻射對生物組織的傷害的劑量單位。國際上公認的個人安全劑量限值為20毫西弗/年。
1毫西弗=1000微西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4384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