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土撥鼠
如果你的姐妹們都和你的丈夫育有眾多孩子,那么吃掉這些孩子也就無可厚非,對嗎?在美國大平原上,土撥鼠似乎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盡管土撥鼠被稱為我們毛茸茸的好朋友,然而這種可愛的穴居生物也許并沒那么友好。發布于20世紀80年代的一項長達七年的科學研究指出,在黑尾土撥鼠聚居地發生的同類殘食行為導致了51%的幼崽死亡。
一個典型的土撥鼠圈子——土撥鼠家庭的專屬名稱——由一只雄性土撥鼠,幾只雌性土撥鼠和它們所有的幼崽組成。非常有趣的是,同類相食常常發生在圈子里的哺乳期雌鼠嗜食其它雌鼠后代的情況下。這意味著它們最終吃掉了自己的侄女和侄子。一些人認為這些殘忍的舉動可能是控制圈子種群密度的有效手段,但也許只是哺乳期的母親極其渴望獲得食物而已。
土撥鼠的行為甚至會變得更加扭曲。殺戮盛宴過去幾周后——許多雌鼠會試圖照料它們不久前想要吃掉的幼崽。因此,春季的互相廝殺很快被拋之腦后,土撥鼠又重新回到它們作為可愛的毛茸茸食草動物的簡單生活。
9.寄居蟹
對寄居蟹來說,生活可謂是相當枯燥。但是,當一些特殊的事情發生時,比如說其它螃蟹遭遇殘酷死亡時,它們就有理由來慶祝了。小小的體型、害羞的天性使寄居蟹看起來完全無害,但歸根到底基于其生存本能,這種甲殼類動物事實上十分野蠻。寄居蟹在蛻皮期間會失去帶給它們保護的甲殼。于是很快便會成為領域里其它蟹類的捕食品,常受到攻擊。而一些極具侵略性的螃蟹不會坐等蛻皮期的到來,相反,它們會試圖扯掉其它螃蟹的甲殼拿來自己使用。
也許,蟹類身上呈現出的狂熱態度正是一切殘忍行為的根源。近期研究指出,當寄居蟹嗅到死蟹散發出的氣味,會立即變得亢奮并全力尋找食物。通常,最觸手可得的食物就是它們身邊的另一只寄居蟹了。
8.蝌蚪
成長是蝌蚪一生當中充滿巨變和機遇的時期。每天,這些兩棲類幼體都會遇到想要刺穿它們肺部并吞食它們的新生物。對蝌蚪而言,在池塘里活活吃掉自己的同類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研究指出,如果沒有更好的可獲得的食物選擇,蝌蚪就會互相殘食。當蝌蚪置身于密集種群中時,即使周圍有更好的食物,它們仍然會小心提防。這種情況下,一只或多只蝌蚪會在殘酷致命的競爭中攻擊其他蝌蚪——每只蝌蚪都在爭取進入成年期的機會,淘汰其他競爭者以增加自己的生存機率。
有時,這些蝌蚪的青蛙爸爸甚至將它們送到更易于被其他生物捕食的區域,著實是讓人類畏懼的育兒方式。青蛙爸爸把小蝌蚪放到同樣有大蝌蚪生存的池塘里,可能是因為其他蝌蚪互相殘殺的生活使得池塘的生存條件很好。然而,這種做法通常只會增加新生蝌蚪死亡的可能性,因為它們會被其它池塘居住者吃掉。童年歲月和青春期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艱苦的時光,但至少大多數物種不必擔心會被自己的朋友同伴活活吃掉。
7.刺猬
在刺猬的世界里,有一種應對恐懼的必勝方法:保持鎮靜,然后吞噬掉自己的新生兒。這種可愛的渾身長刺的小動物通常被當做寵物飼養,但大多數主人并不知道繁殖期到來時刺猬會同類相食。刺猬這種膽小的生物極易受到驚嚇,尤其是刺猬媽媽分娩之后。首先,繁殖過后,另一雄性刺猬的出現給刺猬家庭制造了緊張氣氛。其次,當被圈養起來,幾乎任何的干擾都會極大地驚嚇到刺猬,使它們變得緊張焦慮。最后,狹窄或小的生存空間會引起刺猬的攻擊行為。
上述這些因素常會激起刺猬父母中的一方或雙方采取猛烈措施。如果刺猬父母受到哪怕是一丁點兒的驚嚇,也會毫不猶豫地拋棄甚至是吃掉自己的新生兒。某種程度上講,刺猬將自己的孩子作為困境中的安慰食物。
6.小鴨子
你很難不愛上這些逗人喜愛的小鳥,沒有人會抗拒觀看鴨群蹣跚而過的可愛模樣。大多數人并不會意識到,但事實上,鴨子并不反對同類相食,并且在它們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四周大的小鴨子就可以試著嗜食其他鴨子了。更讓人震驚的是這種殘暴行為背后的動機。
同類相食可能是在厭倦因素的驅使下發生的。當然,諸如擁擠、通風不好、營養不良的其他因素也會促使鴨子嗜食同類。這些家禽在吃其他小鴨前會相互撕啄。它們同樣喜歡相互模仿,所以攻擊及同類相食行為在鴨群中迅速擴散,當越來越多的鴨子加入到這種“其樂無窮”的活動中,一群家禽輕而易舉地就制造了相當高的死亡數字。
5.貓
小貓的生活輕松有趣。新出生的小貓和毛線玩耍,愜意地依偎在兄弟姐妹身旁。它們偶爾才會擔心被父母當中的一方吃掉。家貓是全世界家庭中最普通的寵物,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小貓處在被老貓吃掉的極大危險中,即使它們是小貓的父母親。同類相食確實是12.5%未斷奶小貓的死因。如果貓媽媽察覺到小貓生病了或是某種程度上有殘疾,她會為了節省口糧以及保護其他小貓免受疾病的傷害而毫不猶豫地吃掉它。
更令人震驚的是公貓殺死小貓的方式。分娩之后,母貓荷爾蒙分泌激增,周圍的公貓會誤以為這是母貓發出的交配邀請,便會性奮起來,但顯然母貓會拒絕任何的求愛,因為它們并沒有做好準備進行交配。這時公貓已經是半清醒的狀態了,它會試圖與小貓交配。當公貓覺得小貓太小而不能進行交配時,他會不以為然地咬斷小貓的脖子,輕而易舉地殺死它們。
對小貓而言,提防嚴酷的母親已經足夠不幸了,更糟糕的是還要提防性奮的霸道兇殘公貓。即使被那么多人喜愛著,小貓生存仍然艱難。
4.狗
吃掉被自己誤認為是老鼠的新生幼犬確實是無心之過。我們理解這種過失。狗狗愛好者也許會震驚地發現狗居然會殺死并吃掉自己的孩子,但出現這種情況有很多原因。類似貓媽媽,如果狗媽媽察覺到小狗生病或是有殘疾,或是產后感到緊張、焦慮不安,它們也會做出同樣殘忍的事來。荷爾蒙失調也會導致貓媽媽忽視幼犬或者引發抑郁癥。這些因素都可能會導致貓媽媽殺死自己全部的幼犬。
然而真正奇怪的是,有時母狗吃掉自己的孩子僅僅是因為它們認不出。事實上,一些狗媽媽由于小狗斷斷續續的運動和號叫而將其誤認為老鼠。小狗是世界上最令人鐘愛和寵溺的生物,但是喜怒無常、記憶糟糕的狗媽媽恐怕就就沒那么討人喜愛了。
3.毛毛蟲
蛻變為蝴蝶需要付出極大努力。因此對毛毛蟲來講,吞食未成形的兄弟姐妹用來提高營養完全是有可能的。這種常見的小蟲子喜歡用力咀嚼直到它們最終破繭成蝶。然而,一旦它們的小點心馬上吃完時,毛毛蟲就會變得十分危險。即使常食植物沒有吃完,毛毛蟲本能驅使也會去吞食蝴蝶卵。
同類相食的行為在兩個方面可以幫助到毛毛蟲。第一,避免了惡性競爭,所以鄰近的毛毛蟲也不用互相爭奪食物了。第二,吞食自己本物種的卵對毛毛蟲有極大營養。例如,在一種飛蛾幼蟲體內可以發現吡啶生物堿—— 一位重要的防御代理人——如果其他種類幼蟲在自身系統中需要更多這種物質的話。所以,當你是只毛毛蟲時,就不能公然地說同類相食的諸多弊端。如果吞食你未成形的同伴可以助你蛻變為華麗的蝴蝶,那為何不試試呢?
2.倉鼠
倉鼠大概是最可愛的嚙齒動物了。但這并不能阻止它們時常的兇殘行為。其他動物進行同類相食可能有好的動機或僅僅是誤解使然。但倉鼠實施謀殺的目的相當自私。
倉鼠非常有地盤意識。因此一些倉鼠會吃掉膽敢和它們待在同一個籠子里的伙伴。當然,像其他大多數情況一樣,母親通常會吃掉自己的孩子。這在倉鼠的世界里也極其普通。一項研究指出,超過75%的倉鼠媽媽會在分娩后立即吃掉部分幼崽。還有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同類相食導致97.5%未斷奶的倉鼠幼崽死亡。倉鼠媽媽這樣做是為了儲存資源,因為它們知道自己實際能照料多少幼崽。而這個數字通常小于倉鼠幼崽的總量。好處是,被吃掉的倉鼠幼崽為倉鼠媽媽在辛苦養育期間提供了多余的蛋白質。
但倉鼠并不是噬食任意一只幼崽的,它們有很大的選擇性。研究表明,倉鼠更喜歡吞食自己的雌性寶寶而不是雄性寶寶。倉鼠媽媽表現出的厭女癥很奇怪,不過可能是它覺得雄性寶寶有更好的生存機會。不管怎樣,一想到這些絨毛小球一樣的可愛動物愉快地殺戮自己的孩子和室友,就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1.瓢蟲
沒有人愿意相信瓢蟲會有可能出現在這份名單上,或是這些小昆蟲想要去傷害什么。然而冷酷的真相就是,它們確實進行同類相食,還因此得到好處。一項研究發現,吞食其他同伴的瓢蟲有更高的生存機會,并會迅速成長。吃掉同類還有一個好處是攝入了更好的食物,殘忍的瓢蟲噬食者得到了最大的營養。
然而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同類相食的瓢蟲喜歡捕食弱者。最易受到攻擊的目標是那些不能活動、或是目前生長期內只有軟軟甲殼的瓢蟲。遠離家時,瓢蟲的同類相食行為變本加厲。如果瓢蟲沒有待在自然棲息地,而是侵入到新領地,那么它們更有可能吃掉其它瓢蟲來代替正常食譜。下次某人再次撿起一只這種小蟲子時,記得友情提醒下:說不定它正處在消化自己朋友的過程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8842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