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鹽津墨石灣漢代古墓發掘始末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考古發現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2013年3月17日晚10時左右,鹽津墨石灣污水處理廠建筑工地。隨著挖掘機隆隆的聲音,一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漢代古墓被發掘,緊接著,20余件珍貴文物也相繼出土并呈現世人面前。

“鹽津發現了漢代古墓!”消息不脛而走。此后的時間里,來自省市文物管理部門的考古工作者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挖掘和整理。4月10日下午,記者來到鹽津縣進行追蹤采訪,了解這座漢代墓葬被發現和挖掘清理的始末。

發現:挖機掘出20余件“寶貝”

“我們挖到寶貝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該縣污水處理廠施工方負責人易小虎仍然按捺不住心頭的激動。他告訴記者,挖到墓葬的當時已近深夜。剛開始,他也沒大在意,可又過了半個多小時,一個直徑約60至70公分的圓形器物被挖出。施工現場突然出現了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這讓大家感到非常驚奇,挖掘工作立刻停了下來。

“這是個青銅器,珍貴文物啊!”不知道誰說了一句。易小虎很快反應過來,他意識到這個墓葬不一般,便立即向鹽津縣公安局報了警。隨后,得到情況后的縣領導,迅速研究部署施工現場的安全保衛工作。第二天,鹽津縣文廣旅游局立即派專人趕往現場,責令建設單位立即停止施工,并對受損文物遺跡覆土保護。同時收繳清點出土文物,運送至縣公安局暫時封存。為加強文物保護,隨后的幾天,省市文物管理部門也迅速派出考古專家進駐鹽津對文物出土地點進行現場勘察,并開始對古墓葬的文物展開搶救性發掘與清理。

經過數天的清理,墓內相繼出土了大量五銖錢及陶器、陶豬、陶雞、青銅器、鐵器、鎏金器等20余件“寶貝”。

推斷:墓主人為漢代殷實人家

“古墓葬現場挖掘出來的文物,通過技術鑒定,我們大概就判斷出了這些文物的年代。”鹽津縣文管所專干陳云彬說。

根據出土的五銖錢字樣和考古工作者們多年積累的經驗,他們初步推斷出這些東西很可能屬于漢代的物品。“上個世紀50年代,修鐵路隧道時,這里也曾挖出過類似的古墓,但保存的都不是很完整。而這個古墓葬卻保存的相當完整,從未被盜,并且地處崮上這種特殊的地貌環境,在縣內十分罕見。墓室長6米、寬2米,呈長條形,出土文物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在鹽津文物史上也尚屬首次。有的文物已經達到了國家館藏的標準。”陳云彬告訴記者。

僅這一點,就讓省市考古專家們異常興奮。陳云彬說,漢代有這樣的一個墓俗,生前用過的器皿,死后都要隨自己陪葬。他們從墓葬建造規模和陪葬品數量推斷,古墓的主人很有可能是一個在當時有錢有勢的富貴人家。

據了解,在這座漢墓被發掘之前,鹽津境內還發掘、出土過“?人懸棺”、“西漢墓群”、“宋阿約王墓”等古遺跡,專家評價,這些都充分體現了鹽津的歷史文化淵源和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蘊。墨石灣發掘的這座古墓,對研究漢代時期的歷史將提供有力的依據。

保護:文物整體性修復入庫成列

4月10日下午,在縣文廣旅游局,記者看到,市縣文管部門的考古工作者仍然不停的忙碌著。為避免損壞古墓里面的物品,考古人員用刷子、竹簽細細的清理,非常認真和細致。經過清洗,文物規整的形制和精美的紋飾近在眼前。大量五銖錢及陶器、陶豬、陶雞、青銅器、鐵器、鎏金器等文物栩栩如生呈現在人們面前,同時也為鹽津的文物陳列“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

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忙碌,文物清洗整理工作雖已接近尾聲,但繁雜的工作還在后頭。市文管所考古人員王曉斌說,由于出土的文物沒有任何文字說明,他們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請省市有資質的考古專家對文物進行整體性修復,恢復其原來的形狀。每件文物都要建立專門的文字檔案。而這個工作預計兩三年才能完成。這個古墓的發現,對于研究漢代歷史以及鹽津當時的經濟社會的發展都有極為重大的意義。因此,修復性工作完成后,他們還要寫出完整的文物發掘考古報告,上報到省甚至國家文物管理部門。

隨著古墓發掘的塵埃落定,污水處理廠工地又恢復了往日熱鬧的情景。但古墓的發掘和出土的文物,卻昭示著這里曾經有過人文蔚起的繁榮,穿越千年的風云,翻開沉厚的歷史,讓人生出許多難以言喻的思緒。鹽津漢代古墓發掘雖然告一段落,但對出土文物的修復與保護,以及考古人員研究歷史的工作也許才剛剛開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537958.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