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40年代開始,結構語言學、數學語言學、心理語言學、控制論、行為主義心理學等相互滲透的學科得到發展;外語教學日益依賴現代技術;各國教學法家競相實驗新的教學法體系。這給所說教學法的產生提供了理論基礎。加上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同盟國"兵工廠"的美國需要派大批軍事人員到世界各地工作。他們必須快速掌握有關地區通用語言的口語。
美國國防部乃邀請了一批語言學家和外語教學法家,研究新的外語教學法。其中為首的學者是布龍菲爾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布氏系用行為主義心理學研究語言的機構主義語言學的創立者,又與直接法大師帕默有過學術交往,結果便制訂了以結構主義語言學和操練性條件反射為基礎的陸軍口語法,又稱布龍菲爾德教學法。試驗取得成功;逐漸完善為聽說教學法并傳及全世界!
1.聽說法的特點和理論根據 聽說教學法繼承了直接法的四個特點:口語第一,聽說領先;變換操練;嚴格控制,養成語言習慣;限制使用本族語,課堂教學運用目的語語內對比。它本身的創新只有兩點:以句型為教材和操練的核心;用對比作為以所學外語進行類推和回避學習難點的基本方法。因之,一般將聽說法的特點歸納為三點:聽說領先;句型操練;對比。
句型是結構主義語言學的特殊觀點。結構主義語言學采用描寫方法研究語言的橫斷面;從句子成分和語序等形式上區分語言的句子類型。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的語種具有不同的句子類型。因此,學習一種語言的句型應是學習該種語言的關鍵。并且每一句型都存在著縱、橫兩種聚合關系,聚合可以剖分,所以學習句型可以采用替換框架。而替換又是直接法行之有效的練習形式,于是聽說法便采用了句型替換操練。
同時,結構主義語言學認為,不同語言的差異體現于句型結構之上;而句型結構又是每個語種在不同平面--語音、詞匯、語法內部有意義的對立體系。因此,學習語言免不了對比,對比有助于加快掌握語言。
聽說法主張兩種對比:第一種,所學外語本身之對立體系的對比。比如,bed --bad中[e]與[?]的對比,名詞單數一復數的對比,同義一反義詞語的對比。
第二種,本族語與外語的對比。這只在編選教材及教師備課中進行,用以回避、克服學習上的難點,不在課堂上進行! 〔逶 結構主義語言學認為,語言的結構是內部各個層次有意義的對立體系。掌握語言就是掌握語音、語法、詞匯的各種有意義的對立體系。比如,語音中的開、閉音節與長、短元音,語法中的過去、現在、將來時態。所以,掌握語言的過程,充滿了對比這種對立關系的活動。同時,由于不同語言的對立體系并不相同,要明確所學外語那些對立體系對學生具有特別困難,又必須通過與本族語的對比。
2.聽說法的教學過程布龍菲爾德教學法要求教學工作由以所教的外語為母語的發音人和語言學家充當的教師配合進行。發音人帶領實踐,教師則從理論上讓學生理解業已實踐掌握了的語言材料。發音人擔任最基本的工作是,與學生就不同主題談話,用以提供聽、模仿和記憶的材料。學生在與發音人的接觸過程中掌握所學材料后才進入文字教學和閱讀。閱讀教學主要是反復講解同一課文。整個教學過程按聽、說、讀、寫次序進行!
在聽說法的發展過程中,布龍菲爾德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得到了完善,成為規范的五段:
(1)認知(recognition)認知即對所學句型耳聽會意。主要采用外語本身相同或不同的對比,使學生從對比中了解新句型或話語。比如,兩組話語的對比:
1)John reviewed his lessons yesterday.Have you reviewed your lesson?
2)I am a worker.I drive a tractor.I am a tractor-driver.Mr Wong drivtes a bus.Do you know what is he?He is a bus-driver.
(2)模仿(imitation)跟讀、齊讀、抽讀、糾錯、改正;同時記憶!
(3)重復,檢查(repetition) 學生重復模仿的材料,作各種記憶性練習;同時教師要進行檢查。當確信學生已能正確理解、朗誦所學句型之后,才能進行下一段的變換活動!
(4)變換(variation) 變換即替換操練,應按替換、轉換、擴展三步逐漸加大難度。同時要注意學生的理解情況! 1)替(substituent)。替換分單項替換和多項替換!
、賳雾椞鎿Q: T.We‘ll go over the new words.Repeat. S.We’ll to over the new words. T.Have a test. S.We‘ll have a test. T.Talk about some pictures. S.We’ll talk about some pitures.
、诙囗椞鎿Q: T.I will go with you to the cinema this afternoon.Repeat. S.I will go with you to the ainema this afternoon. T.Him,tomorrow. S.I willtim to with to the cinema tomorrow. T.… 2)轉換(conversion)。包括含義轉換、結構轉換和增減句子要素。比如,主動句轉換為被動 句;陳述句轉換為疑問句! 3)擴展(expansion)。包括前置修飾擴展和后置修飾擴展!
(5)選擇(selection)活用所學語言材料于交際實際或模擬情景之中,即綜合運用。
插話 重慶市第二中學歐陽湘同志將變換操練過程概括為原則性的幾句話--先慢后快,先簡后繁,先易后難,先死后活。這是我們自己的經驗。國外聽說法家和教師鑒于機械變換所受到的批評,也按機械操練、含義操練、交際操練來安排變換操練的難易和使操練兼及形式與內容。
3.弗里斯和拉多對聽說法的發展 布龍菲爾德以后,對聽說法影響最大的是美國外語教學法家弗斯(Charies C.Fries,1887~1967)和拉多(R.Lado)。他們在教學思想上有幾點值得注意。
第一,認為語言和使用它的人民的文化是不可分的,學習外語不能忽視相關的文化。與此相聯,表達思想常常因得到具體情景的補充而超出句子的詞匯含義。故操練要注意培養綜合的自然反應。
第二,教學對象是口頭交際的最小單位--句子,詞匯、語法應結合句子學習。詞匯的作用是將所學句型形象化。各種詞匯中應先學習功能詞,因為那是結構的骨架。
第三,在語言材料的挑選和安排上,他們認為起始階段應掌握語言的發音體系和反映各種句子結構。教材應在外語和本族語的對比基礎上進行挑選和按難點的類型安排。要區分消極掌握和積極掌握的材料。前者按頻率挑選,后者按常用性、典型性和乏同義性挑選。整個學程中學生應該掌握的詞匯總量是:說--100,聽和書面理解3000~4000,閱讀--近7000。
第四,關于結構的操練方法。他們認為,學會一種語言就是能夠運用結構,即在一定結構中填入交際所需要的材料。故要求80%~85%的教學時間用于語言實踐,并首先將結構練得純熟。操練要用多種方法,但歸納起來,仍是模仿、復習、類推、構形和熟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waiyu/waiyujiyi/14256.html
相關閱讀:日語學習心得(四)
《俄語入門》單詞及短句 第一課時
簡單介紹學好德語的幾點秘籍(二)
俄語網絡用語
法語學習有竅門 背詞組不如背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