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視聽教學法
視聽教學法以主張視聽并用而得名。它是五十年代形成于法國,以學習日常會話為主旨的教學方法。由于它強調耳、眼、腦等感官作為整體去感知語言材料,而語言材料的三要素、形、音、義、詞、句、話也要聯為整體而被感知,故還稱整體結構法。又由于它強調結合生活中的情景進行教學,故稱情景法。究其本質,它是聽說法的發展。聽說法的一些原則和作法都為它所接受。比如,培養語言習慣;口語第一,對話入手;嚴守聽說讀寫的次序;初學時遲發文字材料;主要使用模仿、熟記、類推等操練方法;充分利用電教手段。但視聽法作為獨立學派,自有其特點。
主要有四:第一,整體感知。第二,視聽并用。第三,情景為主,以情景聯系話語。句型只作對話的注釋。第四,教材系日常生活中的各個主題。比如,認識、旅行、房屋,宿舍、家庭、問路等等。視聽法先選詞匯,再選情景,根據情景再選結構。而所選詞匯又是從實際日常交際中篩出來的?偭考s1600個左右!
插話 視聽法選詞匯的辦法是,先用磁帶記錄自然交際對話。再對這些對話中的31.2萬個詞進行研究。然后節選頻率在29次以上的詞作為最低詞匯量;共1445個詞匯單位。其中詞匯1176個,關系詞269個。再加上少數頻率不高而日常會話不可少的詞和必要的補充,達到1600個的樣子。詞選定后按交際情景分主題編成課文,每課一個會話題目。課文定妥,再制作相應的教學片、幻燈片及并錄音。
視聽法的教程包括教室教學和實驗室作業,沒有家庭作業。課按以下方式進行:連續三次放映對話片并伴放聲音注釋。第一次介紹主題;第二次講解;第三次復習。第四次放映對話片而不伴放聲音注釋;由學生擔任解釋。此后即進行短簡的對話操練,以應用本課的詞匯和語法材料。課的最后階段是語音練習。內容是對口頭言語的體裁、節奏、調型進行操練。操練中要求從含義單位中領會言語的語音,即不脫離語流操練語音。視聽法要求在三~三個半月中,每周用20小時學習,共學250~300學時,此后即能在法國旅行而不用翻譯。它曾推廣到一些國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waiyu/waiyujiyi/14258.html
相關閱讀:《俄語入門》單詞及短句 第一課時
俄語網絡用語
日語學習心得(四)
法語學習有竅門 背詞組不如背句子
簡單介紹學好德語的幾點秘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