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三年級語文下冊一二單元導學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語文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六單元 統計
眾數
學習內容:教材122頁例1、“做一做”及練習二十四。
學習目標:
1、我能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我能根據具體的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并能夠運用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和分析,做出決策。
3、我能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習求知欲。
重點: 認識眾數,理解眾數的意義及作用。
難點: 能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一組數據的特點,并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做出決策。
學習過程:
前(獨學)
一、 復習舊知
中位數:一組數據中有偶數個數的時候,中位數是( ),有奇數個數的時候,中位數是( ),這一組數據要按一定的( )排列。中位數的優點是( )。
平均數: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先求出這組數據的( ),再平均分成( )。
1、四年級(1)班進行跳繩測驗,其中6名同學的1分鐘跳繩成績如下:

成績( 下)
37
143
136
152
139
149

(1)分別求出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和中位數:平均數是( ),中位數是( )。
(2)你認為用什么數表示這個小組同學跳繩的一般水平比較合適?

2、甲公司有職工23人,他們的工資情況如下:
職工經理高級職員中級職員一般職員臨時工
月工資/元6000150012001000700
人數1人4人4人 9人 5人
你能求出中位數嗎?

二、預習教材122例1。
三、我的小問題:


一、檢查前學習,導入新
二、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教材122頁例1。
(1)討論:你們認為參賽隊員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比較合適呢?該如何選?怎樣選更合理?

(2)分析比較統計量的區別:
思考:平均數的大小與這一組數據里每個數據的 ( )有關系。

中位數處于這組數據的 ( )。

眾數只關注 ( )。

(3)即時訓練:完成做一做。
2、討論:平均數、中位數、眾數這三個統計量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3、小組展示
4、總結提升
三、過關檢測
1、五(1)班男生1分鐘仰臥起坐成績如下(單位:次):
19 23 26 29 28 32 34 35 41 33 31
25 27 31 36 37 24 31 29 26 30
(1)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和眾數各是多少?

(2)如果成績在31——37為良好,有多少人的成績在良好以上?

2、下面我們再看看在學校舉辦的英語百詞聽寫競賽中五(1)班和五(2)班參賽選手的成績
五(1)88 87 88 87 85 96 98 90 87 91
    93 99 87 95 88 92 94 88 87 88
五(2)82 86 87 89 94 95 83 96 92 84
    93 97 85 98 99 88 91 90 81 80
這兩組數據的眾數是多少?你發現了什么?

四、自我評價:
   今天我學會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現很好,在
方面表現不夠,以后要注意的是: 。
總體表現 ☆ ☆ ☆ ☆ ☆

復式折線統計圖

學習目標:
1、我能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利用復式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的表示數據,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有效地分析和預測。
2、我能.在統計過程中,學會觀察、分析、實踐操作,以及整理和分析數據等能力。
3、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時,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具有初步的統計觀念。
重點: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難點: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一把尺子、一支彩筆。
學習過程:
前(獨學)
一、復習
紅星書店一周售書情況統計表

星期 一二三四 五六日
數量 15 20 25 20 30 40 45
1、根據上表制成折線統計圖

2、哪天售書數量最多?售出多少本?
3、從圖中你獲得什么信息?
4、如果你是店主,你準備哪天打折出售最好?
二、預習教材126-127頁。
三、我的小問題:


一、檢查前學習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自學教材126-127頁
  ①從表中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②怎樣才能更方便的比較兩國金牌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2、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怎樣才能更方便的比較?
匯報交流,得出結論:把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合并到一起。
  獨立畫出復式折線統計圖,組內對比,提出修改意見并修改。
3、觀察思考:復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區別?
  小組討論,匯報交流
4、簡單分析,回答問題
請同學們觀察統計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中國和美國分別在哪一屆奧運會上獲得的金牌數量最多?


(2)哪一屆奧運會金牌數量相差最少?


(3)根據統計圖,簡單分析兩國在歷屆奧運會上的表現。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5、實際應用,鞏固提高
完成128頁做一做及練習二十五第1、2題。
6、總結提升
三、過關檢測
1、選一選:我們在制圖時要根據需要做出選擇:
(1)( )最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A.條形統計圖 B.折線統計圖
(2)()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的情況。
      A.條形統計圖 B.折線統計圖
(3)朝陽小學要統計各年級同學做好事的件數,應選用( )比較好。
     A.條形統計圖 B.折線統計圖
(4)表示一年里12 個月的氣溫變化情況,選用( )比較好。
      A.條形統計圖 B.折線統計圖
2、獨立完成練習二十五3、4、5題。
四、自我評價:
   今天我學會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現很好,在
方面表現不夠,以后要注意的是: 。
總體表現 ☆ ☆ ☆ ☆ ☆


打電話
學習內容:教材132-133頁。
學習目標:
1、我能通過畫圖的方式,找到打電話的最優方法。
2、我能借助圖形解決問題。
3、我能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
4、感受猜想與驗證的重要性。體會理論上的最優與實踐中的最優的區別。
重點:理解打電話的各個方案并從中優化出最好的方案。
難點:、能夠運用打電話的最優方案就絕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到優化的思想。
學習過程:
前(獨學)
一、預習教材132-1322頁
二、我的小問題: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
二、自主學習
1、要合唱隊的15人去參加演出,怎么可以盡快地通知到這15個隊員呢?把你的方法寫下。


2、分組通知,是不是分的組越多就越快?


3、比較三種方案,哪種方法最好,想一想,從剛才的比較中,你領悟到什么了沒有?(師巡視,組內討論,了解情況。)


4、小組匯報,展示。
5、探究規律
先出示空表,邊問邊填完整。
時間過程老師和隊員總人數隊員人數
第一分鐘
1人同時通知1人2人1人
第二分鐘
2人同時通知2人4人3人
第三分鐘
4人同時通知4人8人7人
第四分鐘
8人同時通知8人16人15人
第五分鐘

第六分鐘

第七分鐘

第n分鐘n人通知n人2n2n- 1
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
按照這個規律, 第5分鐘可以通知( )人。
第6分鐘可以通知( )人
2分鐘一共通知( )人
3分鐘一共通知( )人
4分鐘一共通知( )人
你又發現了什么規律?總人數和隊員人數有什么關系?

6、鞏固練習
如果一個合唱團有50人,最少花多少時間就能通知到每個人?

三、過關檢測
如果長繩隊有32人,通知1人需要1分鐘,老師要通知所有人,最快需要幾分鐘?6分鐘可以通知多少人?


四、自我評價:
   今天我學會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現很好,在
方面表現不夠,以后要注意的是: 。
總體表現 ☆ ☆ ☆ ☆ ☆

第七單元 數學廣角
找次品(一)
學習內容:教材134—135頁例1、例2及做一做
學習目標:
1 .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2 .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重點:理解用天平測次品的方法。
難點:嘗試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學習準備:天平,實物學具。
學習過程:
前(獨學)
一、有3瓶鈣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怎樣才能找出?說說你的方法。


二、預習134—135頁
三、我的小問題:


一、檢查前學習,導入新
二、自學例1、例2
1、自主學習例1:這里有5瓶鈣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設法把它找出。
①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少了3片鈣片的那一瓶找出嗎?


②小組匯報
③小結優化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例2:在一些零件里有一個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稱,至少稱幾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零件個數分成的份數稱的次數保證能找出次品需要稱的次數
9
9
9
9

①觀察結果,你發現什么?

②小組匯報
③小結
鞏固練習
有10瓶水,其中9瓶質量相同,另有1瓶是鹽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這瓶水?
三、過關檢測
1、松果店有9筐松果,其中一筐被小松鼠吃了2個。
①如果用天平稱,稱幾次就保證能找出?
②你能稱2次就保證把它找出嗎?

③如果天平兩邊各放4筐,稱一次有可能成出嗎?
2、有15盒餅干,其中的14盒質量相同,另有一盒少了幾塊,如果用天平稱,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這盒餅干?

四、自我評價:
   今天我學會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現很好,在
方面表現不夠,以后要注意的是: 。
總體表現 ☆ ☆ ☆ ☆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161082.html

相關閱讀:2013年三年級語上冊21-32課導學案(S版)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復習課教案(人教版)
2013年三年級語文上冊21-32課導學案(S版)
三年級上冊語第一單元導學案(北師大版)
讓我們蕩起雙槳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