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冬陽•童年•駱駝隊
教材簡析
本是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作者以樸實純真的筆調,夢境般的語言,回憶了駱駝隊,著重從“學咀嚼”“談駝鈴”“剪駝毛”“念駱駝”四個方面展開,把自己小時的呆傻天真表露無疑。作者借駱駝隊表達了對童年的魂牽夢縈,依依流連。這是本品賞的情感目標。另外,本的描寫以一個孩童的目光展開回憶,因此在中有不少孩童特有的語言材質,這是我們在教學中體味感情的主要素材,應該讓學生反復品賞咀嚼誦讀,并展開想象,把自己的心與林海音的心緊緊交融在一起,達到和諧共鳴,付之動情吟讀。這是本教學的重點所在。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3個生字,會寫9個認識的字,學會多音字“嚼”。能正確、流利、有感
情地朗讀課。
2.引導學生把握課內容,從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四個片斷中,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
會作者童年時對駱駝的喜愛,感受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3.背誦喜歡的段落。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小說《城南舊事》。
教學重難點
能從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幾個片斷中,通過重點詞句的理解童趣,感受作者的懷念
之情。
課時安排:2課時
單元學情分析
教學基本程序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
一、揭題,走近林海音。
1.時光悄悄流逝,但它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你還記得小時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過渡:剛才大家談了很多小時候有意思的事。一個人,一件玩具,一次游戲,都能夠喚起我們對童年的記憶,這些記憶將成為我們一生的財富和珍藏。板書課題《冬陽•童年•駱駝隊》,這里是什么喚起了作者對童年的回憶呢?
2.讀題。這個題目與我們平時學過的課題目有什么不同?
3.老師讀題,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在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畫面多么充滿詩情畫意。今天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在她腦海中久久難以忘懷的畫面吧。再讀課題。
4.“冬陽下的駱駝隊”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記憶最深刻的一個畫面。關于作者林海音我們已不再陌生,我們曾在上學期學過她的作品《竊讀記》,在那里我們看到了一個酷愛讀書的林海音。在這里,林海音女士要向我們展示什么呢?
5.知道了作者,了解了寫作背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讀懂課,請讀讀課后資料袋,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二、初讀課,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把課讀正確,讀流利。然后想一想,課按什么順序記敘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憶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幾個片斷,分別在課中的哪些自然段?
(1)學詞:咀嚼 慢慢地嚼 倒嚼
(2)交流:板書:學咀嚼 談鈴鐺 想剪毛 問去處
2.讀讀小標題,你發現了什么?
(寫的都是關于駱駝的事,看起寫的事情很多,卻都是圍繞著駱駝隊寫的。駱駝隊給作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作者借助駱駝隊表現自己童年的生活。)
3.再讀課,覺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讀幾遍。
三、深入閱讀,品悟童年。
1.看圖,說說這是作者童年時看到的哪個情景?(看駱駝咀嚼)請找到這一段,大聲地讀一讀,想想你到了什么?
2.指名讀這一段,談談讀了這段后的印象。
預設:
(1)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
想一想,你小時候有沒有看東西看呆的時候呢?你們能想象得到當時的神情嗎?一個“呆”字,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再指名讀這句話。
(2)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
這個排比句讓我們感覺駱駝的臉真的很丑,它的牙真的很長,它的態度真的很安靜。師朗讀,讀出對駱駝的厭惡之情,說說,這樣讀對不對?
(3)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
指名讀,從朗讀中,我們不但感覺到了駱駝是在慢慢地嚼,還能體會到什么?指導朗讀。
3.我們讀書的時候,也應該像駱駝一樣,靜下心,仔細地閱讀,慢慢地體會,這也叫咀嚼。讓我們也像駱駝一樣咀嚼一下課。
請三位同學分句朗讀課,你有什么新的發現嗎?作者觀察仔細,寫得條理清楚,讀起顯得格外自然、親切,讓我們產生身臨其境地感覺。我們平時寫作時也應做到這樣。
4.齊讀這段話。背一背。
5.同學們,這是發生在作者五歲時的事情。請你想一想,當她長大時,還會不會再去學駱駝咀嚼呢?正如結尾所寫(齊讀)“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了,駱駝隊又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四、作業: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
2.仿照第四自然段寫寫自己觀察小動物的一個場面。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課回憶了哪幾個片斷?背背第四自然段。
二.繼續品讀,感悟童年。
1.童年過去了,但童年時的一個個畫面卻在作者的腦海中經常浮現。我們看其他三個片斷,請你仔細咀嚼,再在書上寫下你讀后的體會。
讀后交流:你覺得哪兒有趣?預設:
(1)談鈴鐺
A.“充滿”讓我們體會到童年時的林海音特別好奇。
B.讀這個片斷,說說這對話與平時的對話有什么不一樣?我們分角色讀一讀好不好?可是爸爸的話沒有直接寫出,你們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說的嗎?分角色說說爸爸和我對駝鈴不同的想法。
C.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
D.爸爸當時聽了我的想法,笑笑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蹦阒,爸爸在笑什么?
E.回顧“夏天過去,……我也不會再做了!
(2)想剪毛 你覺得哪里特別有意思?
(3)問去處 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對話分角色朗讀。
三、再憶往事,體會真情。
1.當作者人到中年,當她身在臺灣,可能會產生更多的人生感觸。比如,當她再一次想起自己學駱駝咀嚼的情景,當她再一次想起那掛在駱駝脖子上的鈴鐺,當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駱駝肚皮底下的長長的毛,當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時那滿腦子的問題,她可能會怎么說?將作者想說的話寫下。
2.學生寫話。
3.交流:說說你在寫這段字時,當時的心情。(體會淡淡的感傷及深深的懷念。)
4.師生合作讀這一段。
5.1990年, 72歲高齡的林海音終于重回北京,時間已經過去了42年,
當她看到北京的一切時,她又會想起什么呢?(冬陽 童年 駱駝隊)是的,這一切已深深地烙在了她的心頭,此時此景,怎能不讓她懷念?怎能不讓她感傷?讓我們一起讀——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駝鈴聲。童年重臨我的心頭。
四、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寫一段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事情。
2.推薦閱讀《城南舊事》
教學反思
7*祖父的園子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略讀課應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閱讀習慣。在蕭紅富有詩意的語言中,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這里充滿自由,充滿生命的氣息。課重點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課語言富有孩子氣,富有詩情畫意,讀非常親切,適合學生閱讀積累。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能理解“螞蚱”、“倭瓜”、“蚌殼”、“水瓢”等詞;積累“胖乎乎”、“圓滾滾”、“毛嘟嘟”、“藍悠悠”等詞。
2.通過自主閱讀,了解內容,體會出作者在園子里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快樂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讀課。
3.了解課借物抒情的寫作方法,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通過自主閱讀,能把握課的主要內容,并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童年生活,領悟課的表達方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教學調整
一、導入新課,了解蕭紅
蕭紅是當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呼蘭河傳》是對故鄉的一本回憶錄。在這本書里,她用了許多字寫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點描寫了家里的園子,她稱它為祖父的園子,自己的后花園。為什么她對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讓我們隨著作者美好的回憶,走進她魂牽夢繞的——(齊讀課題)祖父的園子。
二、初讀課,把握內容
1.請打開課本,讀讀課,注意讀準生字,讀后想一想:祖父的園子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出示:祖父的園子是個 園。(花園、果園、菜園、樂園)你從哪里知道的?這是個怎樣的花園?果園里有什么?(檢查對課內容的了解,找出相應的段落,讀一讀,簡單說一說。)
2.課寫到了在祖父的園子里,哪些讓我難忘的童年生活片段?(概括課主要內容)
三、品讀課,體會情感
1.快速默讀課中寫“我”跟祖父干農活的段落,感受干農活時“我”的心情。(學生匯報交流。主要抓住4、5、14、15自然段進行朗讀理解。在評價中滲透抓住關鍵詞、想象畫面的讀書方法。)
2.選擇其中一段讀給大家聽。點評。
3..除了從干農活體會出,還可以從什么地方看出我在玩?
4.指名讀13自然段:讀到這兒,你想到了哪個故事嗎?
5.你若是在干活時瞎鬧玩耍,你的父母會有什么態度?祖父是什么態度?
讀6——11自然段的對話。
6.有一個字代表了祖父的態度——笑。從這一笑中,你讀出了什么?(寬容、慈愛)
小結:有人說,一個愛你的親人可以給你造一個天堂,有了祖父這慈愛寬容的笑,我才能在這園子里盡情地玩鬧,這園子不就是祖父給我造的一個天堂嗎?
四、感悟語言特點,體會表達方法
這種童年生活,你羨慕嗎?再次瀏覽全,找出你認為最有情趣的那一段,細細品味。
1.重點學習第17自然段,指名讀,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2.如果讓老師寫,我會這樣寫:花開了,鳥在飛,蟲子在叫……
比較品味:意思變了嗎?那作者為什么這樣寫?(體會作者心中是自由幸福的,看到的一切都是自由幸福的)
3.發現一個特殊的句式:“愿意……就……”你能用這個句式說說作者在這個園子里所做的一切嗎?(教師隨機點評)
小結:作者通過這些景物的描寫,寫出自己生活的快樂、自由、幸福,這種寫法就是——借物抒情。
4.有人說,一個人快樂,是藏不住的,一張口,從你說話的聲音中都能聽得出。你還能從作者的哪些敘述中感受到這一點了?
5.交流。(敘述的孩子氣,“胖乎乎、圓滾滾、明晃晃、毛嘟嘟、藍悠悠”等詞語。)
你能通過讀書,讓大家感受到這種感情嗎?
五、回扣課題,拓展
1.課大多數字都在寫事,但為什么課題強調是“祖父的園子”呢?
全班交流。(園子是她的樂園,給了她自由,給了她快樂,所以這個園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樣的美好,那樣的溫馨,那樣的難以忘懷。她的自由快樂自這個園子,還自于慈愛的祖父。因此,這園子已不是普通的菜園、花園,而是一個充滿了愛的樂園。所以她稱它為——祖父的園子)。
2.:在這里,我們讀到了一個孩子自由的空間和快樂的心情,不過,在老師讀完作者蕭紅的原著《呼蘭河傳》后,對這篇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著名作家茅盾曾對《呼蘭河傳》有過這樣的贊譽──“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請大家課后去讀讀蕭紅的《呼蘭河傳》,用心去感受。
教學反思
8 童年的發現
教材簡析
課講述了作者9歲時發現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課堂上作者想起自己9歲時的發現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因而當眾受罰。課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系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此引發思考及老師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
采用倒敘的方式,回憶部分又按時間的先后順序安排;敘事中,作者的意識在飛快地流動但脈絡清晰,所敘之事也環環相扣,故事情節充滿童真童趣,通過風趣幽默的語言展現了少年兒童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和對自然知識的渴求,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是一篇向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1.通過結合生活經驗、聯系上下理解“胚胎、隨心所欲”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想象、概括小標題等形式理解課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 了解作者童年的發現,引導學生發揮想象,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富于幻想”的性格特點。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閱讀把握課內容,了解“我”發現了什么,“我”是怎么發現的;引導發揮想象,感受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1.理清的結構脈絡。
2.創設情境,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 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當我們漸漸長大,童年便如風中的羽毛越飄越遠。但是童年時代發生的一些事情卻常常會縈繞心頭,久久難以忘懷。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回憶童年的課《童年的發現》。讀課題。
二、初讀課,了解大意。
自由朗讀,說說課寫了什么。
(概括交流:課寫了我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經過,后因這一發現被老師誤解受到懲罰。)
哪些段落是寫我發現的經過?(3-12段)
哪些段落是寫我被老師誤解而受罰?(13-18段)
三、了解“我的發現!
(一)理解:胚胎。
出示解釋(有條件的可以展示胚胎發育圖片):胚胎是在母體內初期發育的動物體,由卵受精后發育而成。人的胚胎借臍帶與胎盤相連,通過胎盤從母體吸收營養。媽媽肚子里的寶寶,就是從一個小小的胚胎發育成胎兒的。胎兒在媽媽肚子里的成長過程就是胚胎發育的過程。
(二)了解“我”發現的規律。
1.課中有一句話,比較詳細地描寫了我所發現的胚胎發育規律,請你找到句子讀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發現。
2.出示下面兩句話,比較。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F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九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說的是相同的意思,但表達一個具體,一個簡潔。
3.指導朗讀。
“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1)師補充進化論知識:這種“生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變化發展”的理論叫——“進化論”。進化論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提出的。這個發現被恩格斯譽為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2)談感受:學到這里,說說你現在的感受。
費奧多羅夫——了不起(自豪,驕傲)!
(3)朗讀句子。
四、學習第二段——“發現的過程”。
(一)了解發現的經過。
胚胎發育規律是怎么被費奧多羅夫發現的呢?請認真讀3-12自然段,想想“我”的發現經歷了哪些過程,把每一個過程概括成一句話或一個詞。
(二)交流。夢見飛行——請教老師——探究猜測
(三)精讀發現的步驟。
1.學習發現經過之“夢見飛行”。多種形式朗讀,感受夢想的奇妙。
(1)師范讀。生閉上眼睛想象夢境,談感受。
(2)師引讀并拓展說話,感受作者“異想天開”、“天馬行空”、富于幻想。
師:我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
飛過——(生:街道上空);
飛過——(生:白樺林梢頭);
飛過——(生: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
飛過——(生自由想象說)。
我想去哪里就飛到哪里,真是——(用課中的詞)“隨心所欲”。
(3)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學習發現經過之“請教老師”。
過渡:“我”和同學經常在夢中飛翔,我們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便去請教老師。
(1)同桌分角色讀讀我和老師的對話。
(2)請“學生”說說:你一個接著一個提問,當時是怎么想的?
請“老師”說說:你剛才與學生的談話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想象當時的情景,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
3.學習發現經過之“探索猜測”。
過渡:老師的答案并不能令我滿意,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我對于“人究竟是怎么的”的這個答案的渴求越越強烈。
出示句子:“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從河里抓到一條魚,我都會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1)為了解開人是怎么的謎底,他是怎樣研究這條魚的呢?他翻覆去地在看些什么?想些什么?
(2)朗讀這句話。
4.再次感受作者的自豪,朗讀。
我終于找到了答案。這個發現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費奧多羅夫一想到這個發現他就會從心底升騰起一種自豪感。一起再讀讀這句話。
“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五、小結;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費奧多羅夫發現胚胎發育的經過,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兩段話。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F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二、學習第三段——“誤解、受罰”。
過渡:三四年過去了,六年級的一堂生物課上,這個發現在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作者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而當眾受罰。
1.創設情境想象,感受“受罰”的情景。
1)出示句子:“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不然的話,同學們聽見我說自己三年錢就發現了進化論,還不笑塌房頂!”
2)請你聯系上下,想象一下,如果當時老師繼續問下去,容我解釋,我會如何應對,同學又是什么反應,教室里又會是一副怎樣的情景,請你發揮想象,再現當時的情景。
3)學生想象,練寫。
4)交流。
2.理解難句。
老師誤解了我,同學們嘲笑我。這時候,費奧多羅夫會想些什么呢?
1)出示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
2)讀句子,理解。
3)討論交流。
經歷了曲折的探究之路,發現了胚胎的發育規律,在我的世界里,這是一個多么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槐焕蠋熮Z出教室,被同學嘲笑,這就是我受到他“驅逐和迫害”。
4)感受作者的精神。
出示句子,填空補充:
“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但是……”
5)小結:小朋友用自嘲的方式,表達了他對這件事的看法,也告訴我們,無論遇到驅逐還是迫害,不管前面是荊棘還是挫折,都牽絆不了費奧多羅夫在科學道路上的探究的腳步。多么樂觀,多么幽默,多么頑強!
三、感受人物形象。
1.學到這里,你喜歡這個小朋友嗎?(交流。)
2.小結:作者是一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富于幻想,執著探究的孩子。
3.出示簡介。費奧多羅夫:俄國天學家,俄國最早提出飛向宇宙的宇航學奠基人;也是一位極富創見的思想家,一個獨特的哲學體系和人類思想發展史上最大膽的烏托邦的創始人。費奧多羅夫學問淵深,博覽書史。他不僅精通歐洲各主要語言,而且對包括漢語在內的許多東方語言也頗有研究。他在哲學、自然科學、藝術上都有很深的造詣,被稱為“百科全書” 。
四、總結。
童年的發現,盡管有時侯別人會覺得可笑,甚至會招麻煩,可是,也許這正是你研究創造的開始。所以,老師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用你這雙明亮的眼睛去發現世界,享受發現的快樂。
作業。在追求科學的路上,科學家受迫害的事例很多。你還知道哪些?
教學反思
口語交際 習作二
教材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難忘童年》,與課結合得非常緊密。剛讀了關于童年的詩和故事,轉而講自己童年的故事,既有利于激發學生講述的興趣,又把學生的目光從書本引向了生活。
本次習作是看圖作。圖中表現的是關于孩子們進行小足球比賽的一個場景。圖中只有守門員和觀眾,留給學生很大的想象空間。意在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從圖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和快樂。
教學目標
1.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學會傾聽、交流、互動。
2.通過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純真,使學生珍惜童年,熱愛生活。
3.指導學生具體有序地寫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實感。
4.圍繞是否把事情的過程寫清楚,是否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重點
通過講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難忘的生活片斷,通過交流,拓展學生的思路,使他們從不同角度講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現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進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純真,激發學生珍惜童年,熱愛生活的情懷。
教學難點
把故事講述具體,清楚,并能注意表達方式,使其能引起聽眾的興趣。并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交際與習作的能力。
課前準備
1.有關童年的音樂磁帶。
2.收集有關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啟發談話,生活導入
1.激趣導入。 播放歌曲《童年》。師:同學們,你的童年生活有趣?你愿不愿意把你的有趣故事介紹給大家?今天咱們要開個小小的座談會,主題就是《說說我難忘的童年趣事》。
2.誰說說什么是有趣的事情?(學生自由發言)
二、教師示范,介紹一件趣事。
1.老師講述一個童年有趣的故事。
2.學生評議有趣在哪里。
三、自由交談,介紹自己的童年趣事。
1.教師提示:把自己的有趣故事說給大家聽,大家一定會很快樂的。你愿意讓大家快樂一次嗎?
2.提示方法:要注意把故事說完整,把有趣的生活細節說出。讓大家聽了十分開心。如果能說出自己從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更棒了。
3.學生默想自己的童年趣事。
4.小組學生充分交流,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5.小組評選誰說的最棒。
四、集體交流、評選最佳
1.教師引導激勵:下面由各小組選出的代表進行全班交流。其他同學都是評委。交流完之后,我們要評選一次故事大王?纯词墙裉斓墓适麓笸,好嗎?最后,老師要根據大家的評議,選出最佳評委若干人。
2.教師提示方法:①要注意把故事說完整,把有趣的生活細節說出。②要注意說的表情和姿勢,可以帶上動作。
3.代表交流。學生評議。說說誰講的好,好在哪里?你明白了什么。
4.評選故事大王。
5.評選最佳評委。
第二課時(習作訓練)
一、啟發談話,引出話題。
1.教師談話: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童年是那會飛的夢,是那一串串有趣的“冰糖葫蘆”上的笑聲,是那一朵朵飄舞的雪花……今天,老師讓同學回憶一下童年那充滿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字把它表達出,好嗎?
2.提示:在頭腦中過一遍“電影”,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事。
3.教師激勵:比一比,看誰說的事情有趣。
二、明確范圍,簡要指導。
1.細心讀一讀“作內容”,思考這次作給我們提了哪幾點要求。
2.出示習作要求:
①寫看圖作。②如果你不想寫看圖作,也以寫童年趣事。③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④寫完后把作念給他人聽,根據他們的意見進行修改。
3.今天,我們就圍繞“童年是歡樂的、有趣的”這個中心,記童年的一件趣事,好嗎?
4.指導理解“趣”。
(1)同學們,你覺得哪些事是趣事?
(2)其實啊,這個“趣”字,我們還可以從多種角度去理解它?
老師友情提示:
意趣。童年時的探索、發現、刨根問底,雖然稚氣可愛,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奧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種“意趣”。
情趣。童年時的你,天真可愛的,極富情感,對父母的親情、對伙伴的友情,同樣很有趣,是一種“情趣”。
樂趣。童年與歡樂應該連在一起。愛玩、尋開心是你的特點,所以常會有許多尋開心的“樂趣”。
傻趣。你常會做傻事、蠢事,鬧出種種笑話,這種“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純真的心。
5.我們正處于童年這個五彩繽紛的時代,誰沒有趣事呢?請同學們拿出事先準備的老照片,圍繞老照片或珍藏的有關引起童年回憶的物品的前前后后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6.教師簡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發現,要有反思……)
②要根據我們自己親身經歷的事,要說實話、真話、心里話,可以是釣龍蝦,可以是打雪仗,可以是做游戲……
三、充分交流,開拓思路。
1.小組學生充分交流,說說自己最想寫什么?
2.在小組內暢談自己的童年趣事。
教師提出要求:談的時候,要盡量講清楚你是怎樣發現的?發現了什么?然后按平時慣例,小組內每個同學輪流發言,當一個同學講完后,其他組員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等一下每個小組推薦一位同學發言。
3.學生談自己的童年趣事,教師相機點撥,拓寬思路。
請同學們認真聽,聽完以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4.學生通過相互啟發,確定自己最想寫的內容,把思路打開。
教師強調:在習作時,想想自己最想寫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如何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寫完整,寫清楚。要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寫出自己心里的有新鮮感的語句
5.再讀習作提示,拓展思路。
四、范引路,討論寫法。
1.教師念范《童年趣事》。(學生人手一份)。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
我聽著《童年》這首歌,便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歲那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天熱極了。媽媽帶著我上街買了一個圓圓的大西瓜。到了家,媽媽剛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問媽媽: “什么時候吃西瓜呀?”
“你這只小饞貓,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熱,等他回,我們一起吃。”媽媽笑著回答,走進灶頭間里去了。
我盯著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媽媽吵著要了一回?蓩寢尵褪遣煌,于是我撅起嘴,動開了腦筋。一會兒,我就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那時候,我人矮,沒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輕輕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邊滾動了。這時,我趕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媽媽,西瓜要滾下了!”話音剛落,沒等媽媽走出灶頭間,西瓜“啪”的一聲掉在地上,掉成好幾瓣。
媽媽撿起西瓜,一邊埋怨,一邊叫我趕快吃掉幾塊。我高興極了,邊吃邊露出得意的樣子:媽媽這下可上當了。我偷偷地朝媽媽一看,見她沒發現什么破綻。于是,我咧開嘴笑了。
“笑什么?”媽媽奇怪地問道。
“西瓜又涼又甜,真好吃!”我調皮地回答。其實,我的心里最明白。
現在回想起,可真覺得有點好笑。
2.出示討論題目(先分組討論,再各組長匯報,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1)給人的感覺真實嗎?有意思嗎?有趣嗎?
(2)范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里活動的描寫怎樣?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鑒和學習?
(3)“好笑”、“有意思”中蘊涵什么呢?你有體現你個性的有趣的事嗎?如果有請馬上寫下。
五、自由擬題,點撥寫作。
1.教師指導:寫童年趣事要把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事情的經過要詳細寫,特別是有趣有意義的地方作為重點寫。
2.指導學生閱讀自己搜集到的成功范,體會別人的表達方法。知道學生體會別人成功的開頭和結尾的方法,具體描述生活細節的方法。
3.幫助學生整理思路
①發生在你童年的許許多多的事情中,哪一件你覺得既有趣又有意義?
②、這件事發生在什么時候“有哪些人參加?經過怎樣?
③、這件事是怎么有趣的?有什么意義?
4.自主擬題,打開習作思路。指導學生根據自己選定的習作內容,嘗試個性化擬題。(例:《難忘的──》《××,您好嗎》、《留在我記憶深處的》、《“哈哈!想起我就想笑”》《童年趣事》、《××(指物)的故事》……)
③交流自擬的題目,欣賞及評點。
④總結點撥寫法:如寫《留在我記憶深處的》題目,可這樣指導:宜采用倒敘方法。藏在記憶深處的往事,可借助一條線索將它引出,它可以是一句話、一首歌、一件日常用品、一幅照片等,引出一段生活經歷的回憶,寫出自己的一片真情。這種睹物思人、借物寫人的,在敘述時要動真情,要重視自己心理活動的展示,在敘事基礎上結合描寫、抒情,篇末宜點題。
再如寫《××的故事》,可這樣點撥:這樣的,一般適用第一人稱寫。人和物的關系,應該是的重點部分。比如人和物發生了什么聯系,這一聯系后又有什么變化,最后的結果又是怎么樣。“故事”要寫清楚!拔铩钡男螤、歷、特點、作用也應寫具體,能給人一個鮮明的、使人的情感有所依傍的基礎。要注意“物”的特殊作用,作些必要的鋪墊、渲染,挖掘出這個“物”的精神價值、情感因素。寫作時要物人一體,活色生香。在情感表達上,應力求含蓄、蘊藉,讓它慢慢地從物體中滲透出,做到渾然一體。
教學反思:
回顧•拓展二
教材分析
“交流平臺”談的是怎樣入情入境朗讀課的問題。目的是使學生明白,反映了作者真情實感的,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讀,才能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傳達出作者的真情實感。實際上是對學生讀書的一個引導。教學時,不僅要把它作為一項教學內容,還要把它作為一個教學過程,在指導學生讀每篇的時候,搭建起這樣一個交流平臺,讓學生在交流中深化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在交流中達到把課讀得有感情的目的。
“日積月累”安排的內容是名言和詩句,通過朗讀積累,體會人生的一些道理,懂得少年應該立志、好學、惜時、求索等道理。
“課外書屋”向學生推薦的是高爾基的《童年》。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好書,讀成本的書,在讀書中積累語言,在讀書中體會情感。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交流,復習回顧本單元所學課在內容、表達方式上的特點,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情感,并通過自由讀、分角色讀、誦讀等多種讀表達課情感。
2.通過課前搜集資料、查字典突破難字理解、同學交流等,懂得名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并初步學會運用于合適的情境中。
3.通過名家名篇中經典語段的賞析,激發學生閱讀名家名篇的興趣,并積累讀書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入情入境地朗讀,讀出課表達的真情實感。
2.引導學生賞析名篇中的精彩語段,進行讀書方法的積累、引導。
課前準備
1.課前查資料,了解名言、詩句的作者、出處。
2.實物投影儀。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教學調整
一、交流平臺
1.導入:同學們,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我們閱讀、賞析了幾篇寫我們同齡人生活的課,我們被深深地感染了。課中的那些事,好像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讀起非常親切。
2.學生小組交流:說說課中的哪些事讓你感到特別親切,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全班交流。
二、交流從課得到怎樣的啟示
1.導語:作者怎樣做到讓這樣親切感人,打動我們呢?
2.學生發言。歸納小結: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實地寫下,不說假話,比如,《祖父的園子》里,把“我”的頑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寫下,這樣讓人覺得真實可信。
(2)作者觀察細致,把細節描寫得很生動傳神,比如《冬陽•童年•駱駝隊》中對“我”模仿駱駝磨牙動作的描寫。由于作者描寫細致,所以更能表現童年的天真無邪。
(三)交流讀書方法
1.導語: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讀好這樣的課呢?
2.歸納:有感情地朗讀首先要讀正確、讀通順;其次要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讀的時候腦海中要呈現出課描寫的場景,想象:如果是自己將會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讀出。
3.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段進行誦讀。
二、日積月累
1.借助手頭預習時掌握的學習資料,自由讀,通過查工具書,試著理解句子大意及出處,有不理解的可與小組同學合作探討。
2.指名誦讀,初步理解句子含義。3.交流句子含義。
第一句:君子處世,就應該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止息。
第二句:不一定年齡大的人才有理想,一個沒有遠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歲數也是虛度光陰。
第三句:不要虛度光陰,否則到老的時候,后悔也無濟于事。
第四句:時間是過得很快的,一轉眼就告別少年時光了,所以請珍惜時間,不要浪費光陰。
第五句:追尋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長的,我將不斷地追尋、探索。
第六句:不積累半步一步的行程,就無法到達千里遠的地方;不匯集涓細的水流,就無法形成江河大海。
4.說說從這些句子中受到怎樣的啟示,為什么。
5.指導誦讀,注意句子的節奏、韻律。練習背誦。
6.交流課外收集的的類似勵志、勸學的名言警句。
三、課外書屋
1.教師誦讀,激情引入:教師深情地朗讀蘇聯作家高爾基的小說《童年》的片段,激發學生的興趣。讀后問:知道是誰寫的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明:這是蘇聯作家高爾基的著名小說《童年》。(出示《童年》這本書)大家有興趣讀嗎?本周,我們將開展一個讀書交流活動,主要就圍繞這部書進行,現在我們就分頭準備吧!
3.學生互動,簡介該書內容及其他與之相關的兩部作品──《在人間》與《我的大學》。大致了解高爾基其人其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4.讓我們一起看看這部書的精彩片段吧。ㄓ贸尸F《童年》的四-五個精彩片段)。自由讀讀,交流感受。
5.師生根據自己已有的閱讀經驗推薦其他名人、偉人傳記,并介紹其主要內容,將書目板書于黑板上,供學生閱讀時參考。
教學反思:
10 楊氏之子
教材分析
《楊氏之子》總共5句話,55字。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第二》的第四十三則故事,是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言!妒勒f新語》一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的: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孩子給孔君平端了水果,其中有楊梅?拙街钢鴹蠲方o孩子看,并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故事情節簡單,通過孔君平和楊氏之子的巧妙對答展現了精妙幽默的語言,塑造了機智風趣的人物形象。其中“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瘍簯暣鹪唬骸绰効兹甘欠蜃蛹仪荨!笔枪适碌闹攸c部分。這兩句對答的話精彩之處在于,孔君平在姓上做,由“楊”姓想到了楊梅;楊氏之子也在姓上做,由“孔”姓想到了孔雀。更妙的是楊氏之子的對答采用了否定的形式,以“未聞”的婉轉語氣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體現了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言,對言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把課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另外,本課后面還安排了一次綜合性學習:搜集熟語、短;搜集提示語何廣告詞;搜集相聲、評書或影視作品的精彩對白,并演一演。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應與課學習有機結合,在語課、語活動中積極創造展示的機會。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背誦課。
3.能理解課意思,體會語言地巧妙藝術。
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巧妙的語言藝術。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把課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教學準備
能體會對答的精妙是在各自的姓上做及楊氏之子對答的婉轉語氣。
教學課時: 2課時
單元學情分析
教學基本程序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
一、學習單元導讀
1.我們語課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就是學習語言,學習怎樣與人交流,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段話,幻燈出示: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和別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這就是合理使用語言的藝術。(板書:語言的藝術)從今天開始我們就學習這組課,如何學好這個單元呢?讀了單元提示你就明白了。
2.讀“單元導讀語”后簡單交流。
二、導入新課、理解課題
中華明遠流長,孕育了歷代許多杰出人才,他們從小就在生活學習中展露出他們的聰明才智,如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曹植做七步詩等。
今天這節課,我們先學習古代獻記載中的一個孩子的言談機智的故事。(板書課題:楊氏之子。)這個孩子就是楊氏之子。
齊讀課題。說說課題的意思:姓楊人家的孩子。氏,姓氏。
引導學生說說議議,比較“×氏之子”與“×氏之女”的區別。
三、讀出停頓、讀通課
《楊氏之子》是古代獻《世說新語》中的一個小故事,是用古代的書面語言記載的,這就是言,跟我們平時學的白話很不一樣。同學們是不是對這樣的很好奇?那就讓我們都感受一下吧!
1.出示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2.檢查交流: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指名2-3人讀課,隨機重點指導讀準“為(第四聲)”,“曰”,“應(第四聲)”。
3.大家從影視作品中看到過古人朗讀詩時的樣子嗎?在古代讀是很風雅的事,古人讀時很注意停頓、節奏和韻律。(教師范讀。)
4.邊聽邊用筆在中做上記號:你們聽出了老師讀的哪里和你們的停頓和節奏不一樣?
交流:
預設一: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注意“甚”讀重音。
預設二: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注意“詣?其父”之間和“乃?呼兒出”之間的停頓。講解:孔君平是一個人的名字。
預設三: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弊⒁狻爸敢允緝?曰”之間和“此?是君家果”之間的停頓!翱住敝傅氖钦l?指導書寫,“曰”不能寫成日。
預設四: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弊⒁狻皯暣鹪弧敝g無停頓,“未聞?孔雀”之間和“家?禽”之間的停頓?兹甘区B類,鳥類又稱為(禽),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家禽”,因此“家?禽”之間要停頓,教讀“夫子家?禽”2-3遍。指導書寫“禽”字結構要勻稱筆畫要正確。
交流時,逐句教讀,先讓學生談停頓與節奏不一樣之處,再模仿老師的讀法讀一讀,尤其是末一句的停頓是難點。
5.學了課的停頓和節奏,就請跟著老師讀讀。逐句讀,再齊讀。
四、讀懂課、讀出智慧
1.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現在你肯定對這篇言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誰能說一說這篇言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引導學生講解意思,不需追求完整。)
2.引導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思考:
預設一: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
⑴你怎么知道“甚聰慧”就是講楊氏之子很聰明?(看注釋。借助注釋是我們讀懂言的一種重要的方法。)
⑵誰還能用這個方法讀懂哪些詞語和句子?如,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孔指以示兒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預設二:為設果,果有楊梅。
⑴你是怎么知道這里是指楊氏之子為孔君平擺放水果的?(聯系上。聯系上下也是讀懂言的一種重要的方法。)中還有哪里可以使用這種方法讀懂?如,乃呼兒出(招待孔君平)。
同學們真聰明,用中的話說就是(甚聰慧)。當然,讀懂言還有很多種方法呢!比如查閱工具書、利用成語典故等理解。隨著我們語學習的深入這樣的方法會更多更巧妙的。
2.你覺得這個故事中哪里寫得最有意思?(幻燈出示: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保
⑴自己讀讀這兩句話,想象當時情境,他們會是怎樣的表情怎樣的語氣?試一試。
⑵現在老師就是孔君平,誰是楊氏之子和老師對答一番?2-3人,對出“應聲答曰”的速度。
這就是“應聲答曰”,可見楊氏之子(甚聰慧)。
⑶為什么這兩句話很有意思?(這兩句對答的話精彩之處在于,孔君平在姓上做,由“楊”姓想到了楊梅;楊氏之子也在姓上做,由“孔”姓想到了孔雀。更妙的是楊氏之子的對答采用了否定的形式,以“未聞”的婉轉語氣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
預設一:此
“此”指什么?(楊梅)怎么是君家果呢?孔雀怎么是夫子家禽呢?(在姓上做)板書:楊梅 孔雀
預設二:夫子
“夫子”指誰?(孔君平)板書:孔君平。怎樣的人可以稱為夫子呢?女人?普通人?請同學們讀一下中的第一個注釋就明白了!胺蜃印敝甘看蠓螂A層之類有化的人,是尊稱。如,孔子可稱為(孔夫子),孟子可稱為(孟夫子)等,這樣的稱呼體現了一個人的(禮貌)。
還有哪個詞語也體現了楊氏之子的禮貌?
預設三:未聞
師生對答比較: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有何不同?(更委婉)
⑷聽了這樣的對答,孔君平會怎么說?(甚聰慧)
五、美讀課,熟讀成誦
1、了解了課內容,體會到了兩人的語言精妙,如果再讀出大人小孩的口氣會更有滋味的。學生練讀。
2、個別讀兩人。
3、配上古箏曲會更有韻味。齊讀。
4、背誦課。
六、作業練習
1、抄寫課2遍。
2、課外搜集一兩則《世說新語》中的小故事。
七、板書設計
語言的藝術 楊氏之子 楊梅
孔君平 孔雀
第二課時
一、應對導入
今天這節課老師先考考大家應對能力。
1、對詩句。教師說前半句,學生集體對出后半句。
2、反應能力應對:
師:你們好!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真可愛! 學生的應對就要符合禮節和輩分。
同學們甚聰慧。∩瞎澱n我們也感受到了楊氏之子的聰慧。這節課我們繼續我們的語言藝術之旅。
二、復習舊知、拓展延伸
1、請同學們將最精彩的兩句話寫在作業本上。請一生到黑板上默寫。
2、這就是言的精彩,用簡短的詞語和句子用最精煉的方式表達出。
如果姓“李”呢?——此是君家果 未聞李子是夫子家果
如果姓“柳”呢?——此是君家樹 未聞柳樹是夫子家樹
……
讓我們再有滋有味地讀讀這篇課感受一下語言的精妙吧!師生齊讀。
3、《世說新語》這本書中還有很多這樣的運用語言巧問妙答的精彩小故事呢!
幻燈出示: (一)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惫笮贰
注解:內集:家庭集會。 太傅:古代官名,本指東晉時的謝安。俄而:不久,一會兒。差:差不多。
(二)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注解:嘗:曾經。 邪:語氣詞。
⑴說說能用什么方法讀懂這兩則小故事?
⑵讀懂故事,交流大意,體會語言精妙。
精妙一:未若柳絮因風起。尤其是“未若”二字。
精妙二: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尤其是“譬如”二字。
4、你能說說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精妙地說話的例子?學生自由交流。
三、綜合學習、擬寫提示語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語言,關鍵是要善于發現。
1、閱讀“綜合性學習”,明確這次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要求。
⑴搜集積累在表達上很有特點的熟語和短,比如:歇后語、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等。
⑵搜集和擬寫提示語、廣告語。
⑶收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試著演一演。
2、擬寫提示語、廣告詞。
⑴幻燈出示,比較“嚴禁踐踏草坪”和“別踩我,我怕疼”兩句,哪句更能打動你?
⑵所以,擬寫提示語和廣告詞最重要的就是能根據表達對象的特點寫得能打動別人的心。
幻燈出示:
請為下列幾種情況撰寫提示語或廣告詞:節約糧食、節水、環境保護等的廣告詞;圖書館內、汽車站、火車站等處的提示語。(學生交流。)
3、按照四人小組結成合作團隊,確定學習項目:其中搜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的小組試著排演其中一幕或一部分
四、總結
老師相信,“語言的藝術”這一組課的學習以及綜合性學習活動一定能使我們感受到漢語的無窮魅力,并且通過學習能讓我們更準確、巧妙的使用漢語。
(附錄:學生撰寫的提示語和廣告詞
學校餐廳中:除了餐具,什么都別留下!——曹曉
水龍頭前:只要再緊一點,我就不用流淚了!n佳
班級管理:請給紙屑找個家!S璐
學習上:“學習”兩個字的拼音中,都有“X”,“X”代表著十字路口,請在認真思索后再做抉擇!櫭蟼
……)
教學反思
11 晏子使楚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歷史故事,選自林漢達主編的中國歷史故事從書中的《春秋故事》。課講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智斗楚王,維護齊國尊嚴,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敘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寫楚王只好認輸。課中晏子是怎樣智斗楚王的,為什么晏子的話會駁得楚王無言以對?用心體會人物語言,注意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理解課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的。理解晏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4.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教學重點:
能理解課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句子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教學準備:相關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出現過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一位。(板書:晏子)他原名叫做晏嬰,你知道人們為什么稱呼他“晏子”嗎?古時候哪些人的稱呼中有“子”?為什么這樣稱呼他們呢?
簡單交流后小結: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學問家,晏嬰稱為“晏子”定有他過人之處。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就是寫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看看他究竟有什么過人之處。(板書:使楚)
二、初讀課,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幻燈出示要求:
(1)給自然段標上序號(2)讀準生字詞,讀通課。
(3)邊讀邊想,課講了晏子出使楚國時的哪些事?
2.檢查讀書情況
(1)出示“大夫”,(指生讀)dafu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如今這個詞語還可以怎么讀?(指生讀)daifu 大夫就是?
(2)交流:晏子出使楚國時發生了什么事,結果怎么樣?
晏子出使楚國時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但晏子巧妙反駁,使得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隨機板書:楚王 晏子
侮辱 反駁
不敢不尊重
3、談談對晏子的初步印象:你覺得他有什么過人之處了嗎?
簡單交流:機智過人、能言善辯、不卑不亢等。(尊重學生個性見解。)
三、指導朗讀對話,感受人物形象
1、默讀課,找出三次交鋒時楚王和晏子的言語表現。
2、讀后交流,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依次說出楚王和晏子的言語并按三次交鋒的順序幻燈出示。
第一次交鋒時,楚王要晏子鉆狗洞,晏子怎么說?
(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楚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楚王對他瞅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 “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你呢?”
……
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了!保
楚王不甘心就這樣失敗。
(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情?”
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說:“……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保
3、研讀第一次交鋒。
請同學們看這三次交鋒對話中,只有第一次沒有直接寫楚王的語言,你能將描寫楚王的句子改成他的語言嗎?
(1)可以改成:楚王吩咐手下說:“晏子身材矮小,在城門邊開個五尺高的洞。他一到楚國,就把城門關了,讓他從這個洞進去!辈⒕渥踊脽舫鍪狙a在晏子說的話前面。
(2)個別讀,讀出楚王的傲慢無禮不可一世。再齊讀中原句。
(3)看到此情此景,楚王如此侮辱人,晏子又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呢?師讀晏子的話,故意讀得火冒三丈的樣子。
晏子這樣說話可以嗎?會產生什么后果呢?
是啊,明知有氣現在也只能暫時忍著,那又該怎樣說呢?(心平氣和、不卑不亢地說)練一練。
(4)指名2-3人,師生對讀。讀了晏子的語言,你體會到了什么?
隨機板書:不卑不亢、沉著冷靜、以國家大局為重
(5)說說晏子說的話有幾層意思?
出示:第一層: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
第二層: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
第三層: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言下之意:楚國是狗國。)
第三層意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4、研讀第二次交鋒。
第二次交鋒時,我們又該怎樣讀楚王和晏子的話呢?(同桌討論,交流讀法。)
(1)楚王為什么這么讀呢?抓住“瞅、冷笑”體會楚王態度。(像第一次一樣是對晏子個人的侮辱,既而侮辱齊國。輕蔑、取笑)
(2)晏子為什么又這么讀呢?
知道其中三句話在《晏子春秋》中是怎么說的嗎?(板書: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我們平時碰到的很多成語就是自于古代的書籍中,那些書中的典故往往就成了現在的成語。
抓住“嚴肅地、裝著很為難的樣子、拱了拱手”體會晏子以退為進的聰明機智。
(3)同桌再分角色對讀。
(4)說說晏子這幾句話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用剛才的方法把意思一層一層地說一說。
幻燈出示:
第一層: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
第二層: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了。
第三層:(楚國是下等國家。)
我們發現晏子反駁楚王的侮辱時都用這樣的方法,這就是三段論。
5、有感情朗讀前兩次交鋒。
我們已經學了前兩次交鋒,請一個同學當楚王、一個同學當晏子,我們大家讀敘述部分,讀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
四、小結課、布置作業
1、積累成語:抄寫“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
2、將前兩次交鋒的故事說給家人聽。
五、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侮辱 反駁
不敢不尊重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簡單復述前兩次交鋒的內容。
二、研讀第三次交鋒
正當各位向齊王匯報情況時,楚王和晏子的第三次交鋒又開始了。自由讀第三次交鋒時的對話。
1、有哪些詞語讀不懂?教師講解:淮南、淮北、枳等意思;學生聯系上下理解:水土不同。
2、楚王為什么是“笑嘻嘻”地說呢?(直接對齊國的侮辱。給晏子難堪,給齊國難堪。)
3、晏子“面不改色”說明什么?(胸有成竹、從容不迫)
4、你能用三段論的方式說說晏子的話嗎?言下之意是:楚國社會風氣不好。
5、分角色對讀。
三、遷移練筆
1、楚王三次侮辱晏子,都被他一一駁倒,他的絕招就是三段論,三句話一層一層推進,有序而嚴謹,從容而縝密,你能用他的方法說說下面兩個話題嗎?
幻燈出示:
話題一:楚王尊重的是比他厲害的對手。
晏子在三次交鋒中都讓楚王敗下陣。
——————————————。
話題二:我們都知道:溫室里的花草搬到室外就會枯萎,沒有經過鍛煉的孩子離開父母就無法生存。根據他們之間的關系完成下列句子。
————,可是————,還不是因為————。同樣的道理,——————。這就說明————。
2、簡單交流。
四、排演課本劇
1、小組內選擇角色。
2、表演要求:可以進行創造性的表演。根據角色的性格特點,改編語言,加上動作手勢和神態。
3、各自排演。
4、匯報交流,師生共同點評。
五、拓展總結
1、楚王三次侮辱晏子,都被他一一駁倒,楚國反被取笑,三個“只好”說明了什么?
可以談楚王,也可以談晏子。最后由教師歸結到對晏子品質特點的歸納。隨機板書:能言善辯、熱愛祖國、正氣凜然
2、憑著晏子的能言善辯,滿腔愛國熱誠和浩然正氣,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在晏子等人的努力下,齊國成了東方大國,成了戰國七雄之一。許多年后,晏子早已離開了人世,齊王在一次早朝時回想起這段往事,他感慨萬千地寫下了這樣的話語——
幻燈出示:
“念晏卿舌戰楚王,臨危不懼,大義凜然。今國安而盛,臨淄城內,街道寬闊,屋舍儼然,店鋪林立,貨攤相銜,人煙稠密。大街肩摩股擊,小巷熙攘往,殷實而富足。此乃相國之馨德也,感激涕零。”
——《史記—管晏列傳》節選
教師朗讀,適當解釋。
3、總結導讀。
正是晏子的能言善辯讓楚王自取其辱,正是晏子的愛國熱情讓他不辱使命,正是晏子的凜然正氣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不敢不尊重齊國了,更是這些原因讓晏子其人其事永載史冊千載傳誦!
幻燈出示《晏子春秋》簡介:
《晏子使楚》這個小故事選自于中國最古老的傳說故事集——《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記敘春秋時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嬰言行的一部書。全書共8卷,記錄了晏子的215個小故事,通過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嬰和眾多陪襯者的形象。
相信同學們讀了此書,會對晏子有更充分的了解。
六、作業
1、搜集《晏子春秋》等古代書籍中的智慧小故事。
2、在學完《半截蠟燭》后將課改寫成劇本。
七、板書設計
能言善辯 熱愛祖國 正氣凜然
附學生改寫《晏子使楚》劇本
……
場景二
【楚王得知齊國大夫晏子訪的消息,傳召大臣商議對策。
楚王 (清了清嗓子)諸位大臣都已知道齊國使者晏子要訪問我國的事了吧!
大臣1 大王,如今齊楚爭霸,既然齊國使者主動訪,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滅滅齊國的威風,讓他們知道我們楚國的厲害。(一臉壞笑)
楚王 (點點頭)說得好!我們就讓晏子風光訪,無顏回國。ò櫰鹈碱^)可我早就聽說那晏子聰明機智、智謀過人!不好對付。
大臣2 哈!大王不用擔心。(捋著胡須,洋洋自得)我早已知道那晏子身材矮小,我們不妨就在城門口開個五尺高的洞。讓他從那兒進城,他還不顏面掃地?到時,齊國的臉面可就丟大嘍。ㄒ贿呎f,一邊笑出了聲,一副勢在必得的樣子)
大臣3 (迫不及待)還有,您還可以找個人假扮齊國人,讓他在大殿前走過,若問他是哪國人,讓他答是齊國人,若問他為何在此,讓他答犯了盜竊罪。那齊國不就成了個品行極為低劣的國家了嗎?讓那晏子無地自容。
楚王 (開懷大笑)哈哈哈哈……諸位大臣真是機智過人!那咱們就“恭候”晏子的到吧!
眾人齊笑 哈哈哈哈……(眾人下,換場景)
場景三
【一陣馬蹄聲,晏子上。楚國城門緊閉,一旁敞開著的洞卻格外顯眼,洞旁站立一個侍臣。
侍臣 想必您就是齊國的晏子大夫吧!楚國歡迎您的到訪,這邊請!(邊說邊用手朝那洞口擺了擺)
晏子 (裝作毫不在意地瞥了一眼)哦,這就是你們楚國的城門?這分明是個狗洞嘛。ü室鉄o奈地搖了搖頭)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里鉆進去呢。詭С爸S地笑了笑)我得先在這兒等一會,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侍臣 (一時語塞)?!……那……請您稍等。(侍臣下)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iaoxue/42958.html
相關閱讀:五年級下冊語文總復習資料1
一件運動衫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導學案(北師大版)
五年級上冊語文復習
五年級語文文言文兩則教案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