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鹿鼎記》的讀者,肯定記得這樣一個情節:一個歲暮飄雪的傍晚,查繼佐家居無聊,取酒獨酌,忽然見到有個乞丐,站在屋檐下避雪。只見這丐者身形魁梧,骨骼雄奇,只穿一件破單衫,在寒風中,絲毫不以為意,只是臉上頗有郁怒悲憤之色。
查繼佐心中奇怪,邀他進屋共飲,又贈送皮袍和銀兩。這個乞丐,便是吳六奇。
吳六奇原是丐幫左護法,酒醉后,將一位長老打成重傷,被斥革出幫。正是落魄時,遇上查繼佐,自然感激不盡。吳六奇后來當上廣東水陸提督,便派部將登門,邀查繼佐到廣東一游。
查繼佐在廣東住了將近一年,其間,吳六奇已經派人到他老家浙江大興土木,給他營造了好大一片宅院。更幸運的事還在后面,莊延錢《明史》案發,受牽連而家破人亡者難以計數。列名《明史》參校的茅元銘等14人被凌遲處死,查繼佐因吳六奇在朝中周旋,最終脫了干系。
查繼佐是金庸(查良鏞)的祖先,金庸大約是相信這段故事的,因此,把吳六奇寫進《鹿鼎記》,讓他當上天地會紅旗堂堂主,把他塑造成一個武功高強、俠肝義膽的奇男子。
吳六奇固然是知恩圖報,如果沒有當初的一飯一袍之恩,他能認得查繼佐嗎?查繼佐能有那樣的幸逯嗎?十有八九,查繼佐會像茅元銘等人一樣,被千刀萬剮,受盡痛苦而死。
查繼佐當初請吳六奇共飲,贈袍贈銀,未必便有圖報的心理。這位浪漫才子,寫過一首《感懷》詩:“出門便是友,問學不幾步。肌發誠蹉跎,生性長孩孺。”邀丐者共飲,也許只是他“生性長孩孺”,性子隨和,與誰都可交納。這對剛被丐幫斥革的吳六奇來說,不是簡單的酒、袍、銀,而是一個陌生人對自己的關懷和敬重。這是真正的雪中送炭,自然要一輩子記著,全力回報。于是,就在那個飄雪的黃昏,查繼佐無意中結交了一個乞丐,他的一生發生了根本改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yilin/340861.html
相關閱讀:直抵靈魂的愛
看一只貓過馬路
疾病為何久治不愈
兔褐馬
擦亮暗夜里的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