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
游戲是幼兒快樂而自主的一項實踐活動,在游戲中幼兒愉快地與同伴交往合作,作為思維工具和交際工具的語言,自始至終地伴隨著游戲的進行,游戲為幼兒提供了語言實踐的良好機會和完善語言的最佳手段。幼兒園的課程與游戲密不可分。游戲本身就是兒童存在的一種形式,能推動兒童“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如果光讓幼兒聽故事,還不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如果以游戲形式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中,幼兒在游戲的輕松環境中掌握知識,寓教于樂,快樂游戲,快樂學習。
實錄:
在語言活動《小熊長大了》中,我先請幼兒看著圖片,聽我完整地講述了一遍故事,然后再對各張圖片單獨分析,請幼兒隨著一起講講小熊和他的朋友們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從而讓幼兒理解并嘗試記住故事內容。在幼兒大致能講出簡單的故事情節時,我利用語言區的背景圖片及小熊、小兔、小馬、小象以及熊媽媽的頭飾,請幼兒進行角色表演。我詢問幼兒:“誰愿意來做小熊(小兔、小馬、小象、熊媽媽)”,幼兒紛紛舉手,我選了俞梓謙做小熊,余梓涵做熊媽媽,相念做小兔,董睿做小馬,徐文哲做小象。請他們開始表演時,他們都不好意思地呆呆站著。
分析:
分角色對故事進行情境表演是一種建立在對故事內容理解之后,根據自己對故事中角色形象的認真揣摩,對角色語言的語氣、語句的熟悉背誦之后所展現出來的一種表演形式。對發展表演者的記憶、語言表達能力、肢體表演都有較大的促進作用。這種形式的采用對中班幼兒來說相對還是比較困難的,首先必須建立在幼兒對故事內容完全理解的基礎上,并能夠牢記故事情節的發展,牢記故事中各個角色的語言。在這節課中,讓幼兒將新學習的故事立刻展現出來絕對是有難度的,幼兒雖然都知道自己的角色,但是并不能將所有角色串聯起來,他們并不知道什么時候該輪到自己上場表演了,所以都只是呆呆地站著。
指導策略:
一、幫助幼兒記憶故事內容,熟悉故事情節發展 進行分角色表演最重要的就是熟悉故事中角色的臺詞,對故事情節的發展了然于心。除了正常的語言教學中對故事的剖析,在課堂中能讓幼兒盡量記熟整個故事的情節發展,在晨間、午休時都可以播放學過的故事的錄音,讓幼兒在已經熟悉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對故事中的角色形象以及角色語言有更深刻的記憶,在多次傾聽之后漸漸掌握故事。
二、堅持循序漸進,慢慢讓幼兒進入對角色的串聯過程
1、請幼兒自由選擇自己想演的角色 通常幼兒對自己想演的角色都會特別關注,對這一角色揣摩比較到位,表演起來比較得心應手。
2、由教師旁白,為幼兒角色間進行串聯 教師可根據表演情況放慢或加快語速,用不同地語氣提醒哪個角色即將要出場了。
3、多次進行表演,讓幼兒能輪流參與表演 在觀看其他幼兒表演的過程中,底下的幼兒也對故事情節及表演方式有了較好的理解,激發了他們的表演欲望。幼兒在輪流表演中漸漸掌握了故事,同時鍛煉了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對語言的掌控、表達能力。
4、始終支持鼓勵幼兒的表演 當幼兒的表現得到肯定時,幼兒對這一活動的興趣會更加濃厚,并在以后積極參與進來,這樣幼兒語言得到發展的機會便會慢慢增多。
反思:
簡單的語言活動,在進行角色游戲化之后,幼兒的參與度高了,對活動中角色的語言掌握的更好了。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都要嘗試將語言與游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對語言的運用能力、表達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1158314.html
相關閱讀:幼兒園中班游戲活動方案
中班游戲教案:好玩的飲料罐
中班語言游戲《買菜》
中班游戲教案:送小動物回家
“快樂街慶六一”角色游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