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活動:二等分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操作,初步理解二等分的含義,知道部分小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
2、鼓勵幼兒大膽地去嘗試、探索二等分的多種分法,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3、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并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二等分》。
2、圓形若干個;正方形、長方形人手若干份。
3、橢圓形、菱形、星形、梯形多余人手一個。
4、一塊展示板。
三、活動過程
1、演示課件,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是貝貝和芳芳這對雙胞胎過生日,可媽媽只買了一個蛋糕,兩個人都想吃,怎么辦呢?
幼:可以分。
師:那怎樣才能把這個蛋糕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呢?
2、出示圓形,幼兒嘗試等分圓形。
師:這是一張跟蛋糕面一樣的圓形紙,誰來試試把它分成一樣大的兩份?
師: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幼:我是折的。(師追問:怎么知道你分出來的兩份一樣大呢?)
幼:邊對齊邊了。
師:哦,對折后完全重疊在一起了,他是用對折重疊的方法把圓形分成了一樣大的兩份。那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幫貝貝和芳芳分蛋糕吧!菔菊n件
師:我們幫貝貝和芳芳把蛋糕分成了一樣大的兩份,她們的心里美滋滋的,謝謝小朋友們。
師小結:像這樣把一個物體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叫二等分?匆粋圓形的蛋糕二等分以后變成了兩個半圓形的蛋糕,那原來的一個圓形蛋糕大呢?還是現在的半圓形蛋糕大?圓形蛋糕是整體,半圓形蛋糕是部分,整體比部分大,部分比整體小。(老師講述時拖調,讓幼兒一起跟著說。)
(評析:從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幫助貝貝和芳芳分蛋糕情節著手,讓幼兒利用跟蛋糕面一樣的圓形紙,來自主探索二等分的分法。通過幼兒的操作講述、教師的追問提示、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使幼兒多感官、多渠道地理解二等分,知道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同時,激起了幼兒持續探究的興趣,為下面的環節作經驗鋪墊。)
3、出示正方形、長方形紙,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二等分。
師:看,這里還有正方形、長方形,它們能二等分嗎?請小朋友去試試。——演示課件(老師注意觀察是否有幼兒用對折不重疊的分法,沒有的話,可以提示個別幼兒嘗試。)
師:誰來說說,正方形和長方形能二等分嗎?又是怎么分的呢?
幼:我把正方形邊對邊對折。(教師提示:他是用剛才的對折重疊的方法把正方形二等分了。)——演示課件
師:有誰和他一樣的?(把幼兒的圖形展示在展板上)誰有不一樣的分法?
幼:我是角對角折。——演示課件
師:有誰和他一樣的?(把幼兒的圖形展示在展板上)誰有不一樣的分法?
師幼小結:我們知道正方形是一個整體,那二等分后的長方形、三角形就是部分,整體比部分大,部分比整體小。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把長方形二等分的?
幼:我是邊對邊的。(老師補充講述:你是將長方形的長邊對長邊(短邊對短邊)對折重疊的方法來分的)——演示課件
師:有誰和他一樣分的?(把幼兒分好的圖形展示在展板上)
誰有不一樣分法?當幼兒沒有反應時,師可持續:老師想到一種分法,沿著對角線對折,但沒有重疊是二等分嗎?我們怎樣知道它是不是二等分呢?
幼:把它剪開比一比。
師:真是個好辦法,你來試試?,它們重疊在一起啦,是二等分啦——演示課件
師幼小結:我們知道正方形和長方形都能二等分,它們對折重疊能二等分,對折不重疊也能二等分。
(評析:對折不重疊的分法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在探索中,幼兒有可能發現,也有可能不發現,因此教師可以提醒能力強的孩子去試試。然后,讓個別幼兒通過實物圖形的折、剪、比,以及演示多媒體課件中圖像的對折、分開、旋轉重疊,讓幼兒來進一步感知二等分,體驗探索成功后的快樂,更是拓展了幼兒的思維,讓他們知道了對折重疊能二等分,對折不重疊也能二等分,逐步培養幼兒幼兒科學的思維品質。)
4、出示橢圓形、梯形、星形、菱形紙,幼兒練習二等分。
師:看,這里還有橢圓形、梯形、星形、菱形,它們能不能二等分呢?又可以怎么分呢?
幼兒自由選擇圖形進行操作。
師:誰來說說,你把什么圖形二等分了?是怎么分的?
幼:我選的是五角星,我是用對折重疊的方法把它二等分了。
師:誰也選了這個圖形?誰選了不一樣圖形的?
幼:我拿的是梯形,我也是用對折重疊把它二等分了。
……
四、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發現了用對折重疊、對折不重疊的方法能把物體二等分,那能不能用這些方法把它們四等分呢?我們可以去區域活動中試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1281250.html
相關閱讀:大班數學教案:我的朋友多
大班數學教案:鋪路
幼小銜接數學故事:9的加法應用題
大班數學教案:長短、寬窄、厚薄排序
大班數學活動:學習7的加法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