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我的實踐活動中,主要通過激發興趣——>觀察討論——>嘗試操作——>展示交流四大步驟來進行實現:
一、預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結合。
固然,有目的、有計劃的預成教材是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經驗積累,以某一種教材為藍本制定出來的,它便于教師的講授準備和材料準備,但教師備課時往往會忽略活動的主體——幼兒。知識更新、信息多變的今天,幼兒的認知經驗已今非昔比,他們更喜歡接受新奇、從現實中隨機派生的事物,這就要求教師能隨時貼近和把握幼兒生活,從既定的教材中走出來,尋找易為幼兒接受的題材。本節美術活動《漂亮的房子》,就是根據幼兒生活實際和興趣,在預成教材《去做客》主題活動的基礎上,適時生成新教材,不僅豐富和發展了預定目標,更開拓了新的教材教法,成功激發了孩子們的活動興趣。
二、以情為紐帶,以趣為途徑。
美術活動需要通過創設和諧、安全信任的環境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來縮短幼兒與老師、同伴及活動內容的心理距離,以便促使幼兒以最佳的情緒狀態,主動投入到實踐操作活動中。1、輕松的氛圍。在開始活動和操作活動中我都選擇播放了一些優美動聽的背景音樂,創設輕松愉快的上課環境。2、游戲式美術。在操作印畫的環節中,我和孩子們設想了一個游戲場景“打扮我們的房子”,大家一起來為我們的房子進行裝飾,做個粉刷匠,讓幼兒感覺操作材料時是在游戲,而不是在完成作業,沒有壓力、沒有任務,至始至終都很輕松、快樂。
三、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層層遞進。
幼兒的知識和能力是由經驗而來的,特別是藝術教育更離不開幼兒的直接經驗。
在本節活動中我忽視了孩子們的前期經驗,可說是一個失誤,雖說是借班上課,但是前期的經驗是不能省略的,所以在上面修改過的教學活動中我特意在活動準備一項里加上了孩子們的經驗準備——嘗試運用紅、黃、藍三色圓片擺放簡單圖案。因為圓片的外形和紙球印畫的輪廓相近,在實踐過程中孩子們可以運用紅、黃、藍圓片擺放出二方連續圖案、花朵、太陽等簡單圖案,進而在課堂上對用紙球印出這些圖案有個基礎的概念。
四、觀察、討論與范例相結合,并靈活運用。
范例的應用和觀察、談話等方法相結合,因人、因情施教,既可幫助弱者,又不限制強者,能更好的保證不同水平的幼兒“有膽敢畫”。
可在本節活動中我出示的范例出現了嚴重的錯誤:1.出示的層次性沒有體現出來,應該有明確的前后順序,二方連續圖案——單色花朵圖案。2.范例的畫面雜亂,應該以“面”的形式出現(在實際操作中是一人選擇房子的一個面進行操作)而不是以一條花邊或一個單獨的花型的形式出現。這樣才能更好的讓孩子們抓住本節活動的難點運用紙球印出簡單圖案。
五、敏銳的感受能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
教師要有敏銳的感受能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能迅速的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整,對所出現的問題做出反應。
在本節活動的第二個部分第一個環節中,有一位幼兒上來示范紙球印畫,他沒有照要求的那樣去印畫,而是用紙球畫起了狐線,我當時只帶了一句說:“你可以用印的方式印出狐線。”這樣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喪失了即使教育的契機,導致實際操作中個別孩子出現了用紙球畫畫的現象,完全沒有達到活動目標(紙球印畫)的要求。雖然我及時的在他們的操作中發現了這一錯誤的現象,并給予了指導,但是如果在問題的一開始(孩子示范錯誤時)及時給予講解引導就不會出現后面的錯誤模仿。
六、教師評價與幼兒評價相結合。
孩子們在創作中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都融匯了進去,他們喜歡把對生活的感受用繪畫的形式表達或渲泄出來,把心理期待與直覺觀察融為一體,借物象表達心象,抒發自己率直的感情。而這一切,單靠老師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評價出來的。在了解幼兒作品內容、情感的基礎上,只要孩子能把自己作品的意思說出來,就要給予肯定,對于有創意的想法更應鼓勵。有些情況要特別關注:
一是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差,描述得不好或不會描述,我就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或作一些提醒,幫助孩子一步步把活動過程和作品的意思講出來,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如:你選擇了房子的哪個部分進行操作?你印的是什么圖案?是花朵圖案還是太陽圖案?等等。
二是作品所體現的技能技巧較差的:有的是幼兒感受還不夠,或是不會觀察,所以表現不出來;有的是真正的技能差,不知從何著手;有的是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表現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如一幼兒先印畫出一朵紅花,接著又在上面加印了黃花,他說這兩朵花是一上一下開的。如果不聽幼兒解釋光憑這張畫很容易引起教師的誤解。因此教師在交流中要多了解孩子,善于觀察、分析孩子的各種情況,準確把握,進行適時的引導和幫助。
三是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糾正這樣一個錯誤認識,即與眾不同的操作方式才是創造。實際上創造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別人從來沒有做過的,與眾不同的創造,另一種是自己沒有做過的(但并不代表別人沒有做過)、在自身原有基礎上的創造。對幼兒來說,后者對幼兒的發展更具重要意義。
四、課內空間與課外空間相結合。
每周一節的美術集體活動滿足不了幼兒更多的繪畫創作需求,教師應給予幼兒以更大的自由創作空間。因此,本節活動我延伸到了美術區,在班級的美術區角放上可用來繪畫、拓印、拼貼的各種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還有紙和筆,便于幼兒隨取隨創作。
在園外生活中我常常發現不少孩子會用筆在桌上、椅上、墻上、地上,甚至手上、臉上,隨心所欲地涂畫著。所以我利用廢舊材料自制了數個的房子,提供給幼兒作畫,一層一層地畫,一層一層再貼,畫好的五彩繽紛紙箱還可以用來做游戲,幼兒樂此不彼。這樣既可以改變幼兒不良習慣,還可以培養幼兒繪畫興趣,提高繪畫技能。
小班美術活動《漂亮的房子》的再次設計與反思
小班泥工活動:青蛙媽媽找寶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247505.html
相關閱讀: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設計:好看的花燈
小班美術教案:圓點寶寶變圖畫
小班藝美教案《明亮的眼睛》
小班美術教案:太陽公公起來了
小班美工:快樂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