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的鈞瓷,是我國五大名瓷之一,河南禹州可謂是“鈞瓷之都”。因此,《鈞瓷之美》在本土課程里是一個非常有生命力的內容,在幼兒日常生活中,鈞瓷到處可見,可孩子們卻很少與之互動。因此,我將家鄉的傳承文化---鈞瓷作為教材,讓幼兒在欣賞,探索,感受,創作等活動中進一步了解家鄉鈞瓷,了解鈞瓷的藝術特點,培養孩子喜愛鈞瓷,熱愛家鄉的情感。我特設計了這節美術欣賞活動——《鈞瓷之美》。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欣賞觀音瓶,認識并了解鈞瓷的特點,初步感受鈞瓷作品的藝術美。
2.通過課件欣賞,了解鈞瓷的種類和意義,萌發幼兒喜愛鈞瓷、熱愛家鄉的情感。
3. 簡單了解鈞瓷的制作過程,幼兒嘗試運用橡皮泥大膽制作鈞瓷模型,發展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動手創作的能力。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在欣賞,探索,感受,創作等活動中了解家鄉鈞瓷。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從鈞瓷的造型,釉色,圖案,紋理等四方面感受鈞瓷之美。
活動準備:
1.《觀音瓶》鈞瓷一件
2.《鈞瓷之美》課件
3.幼兒人手一盒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物觀音瓶,幼兒欣賞并感知鈞瓷的特點。
(一)、通過欣賞,讓幼兒感知鈞瓷的造型美。
師:孩子們,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件非常珍貴的禮物,你們瞧,它是什么?
師:孩子們,它的形狀象個瓶子,造型很美觀,但是老師呀告訴你,這可不是個普通的瓶子,它呀,是一件我們的國寶——鈞瓷。鈞瓷是我們國家的傳統工藝,是個絕活,只有我們中國才有的。今天,我們就和鈞瓷來交個朋友,認識鈞瓷,你們高興嗎?
(二)、通過觀察讓幼兒感知鈞瓷釉色的千變萬化。
師:下面,我請小朋友來摸一摸這件觀音瓶,說一說摸起來感覺怎么樣?(特點——光滑)
師:小朋友說的真好,鈞瓷的表面呀很光滑,也非常的漂亮。
師:來,孩子們,我們再來看看它的顏色,你們猜一猜,它上面的顏色是怎么制作上去的呢?(釉色)
師:對,它上面的顏色不是畫上去的,也不是涂上去的,是用大火高溫燒制自然形成的,象這種在火中燒制出來的顏色叫釉色。你們知道嗎?每一件鈞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獨一無二的。世界上絕對不會有兩件釉色完全相同的鈞瓷作品,這就是鈞瓷與眾不同的地方。
(三)、通過觀察,讓幼兒感知鈞瓷圖案的似真似幻。
師:孩子們你們看,瓶子上面的圖案看起來像什么呢?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鈞瓷的表面,在高溫燒制的過程會產生自然變化,形成這種像水墨畫一樣的圖案,非常漂亮。
(四)通過觀察,感知鈞瓷紋理的千姿百態。
師:好,現在我請一名好孩子用來看一看這件鈞瓷表面上有什么?(紋理)
師:對,上面有細小的裂紋,這種裂紋不是這件鈞瓷爛了,是這件鈞瓷自身自然裂開的,就象小朋友剛才發現的自然裂開的一條一條的裂縫,我們叫它紋理,每一件鈞瓷上面都有自己裂開的不同的紋理,這也是鈞瓷與眾不同的地方。
二,欣賞課件:了解觀音瓶的由來,知道許昌禹州是鈞瓷的故鄉。
師:孩子們,關于這件漂亮的鈞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鈞瓷的產地禹州一帶很時間沒有下雨了,太陽火辣辣的把大地都曬的裂開了,人們沒有水喝,沒有飯吃,沒法生活。一天,觀音菩薩走到這里,看到這里的景象,心里很難過,她想,東海里有很多水,不如把它引到這里來,可是東海離這那么遠,用什么東西把水盛來呢,后來呀,她聽說禹州這一帶生產寶瓷,就借來了一件鈞瓷寶瓶,來到東海把水盛到鈞瓷里,撒向禹州的上空,不一會兒地里的莊稼就喝足了水,禾苗直挺挺地往上長,看:土里變得綠油油的了。禹州一帶的人都非常感謝觀音菩薩,就把觀音菩薩裝水的瓶子叫“觀音瓶”,以后人們又燒制了許多這樣的觀音瓶,看,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這個瓶子也是現在的禹州人燒制的,它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就是希望風調雨順,人們永遠吉祥幸福。
師:好了,孩子們,故事講完了,這種鈞瓷的名字叫什么呢?觀音瓶,它有一個特殊的含義,它象征人們……
師: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看鈞瓷的底部,你們發現了什么?
師:對,一般鈞瓷底部的這些字都是標明了這件鈞瓷的產地,那你們知道它是在哪生產出來的呢?
師:老師告訴你們,它呀生產于我們許昌禹州,是中國獨有的瓷器之一,所以人們就叫禹州為“鈞瓷之都”。 孩子們,我們的家鄉有這么多的寶貝,作為鈞瓷故鄉的主人,你們自豪不自豪?
師:孩子們,讓我們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我們的“鈞瓷之鄉”吧!
(小朋友們集合了,我們就要出發了)
美術欣賞《母與子》活動反思
西洋畫欣賞《紅色之夢》教學活動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300512.html
相關閱讀:大班藝術教案:紐扣拼花
大班美術教案 石頭畫
大班生活化美術活動??五彩的報紙魚
大班美術藝術教案:燭花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