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
古詩是我國特有的文化瑰寶,將孩子們熟悉、喜歡的古詩與美術創作結合起來,不僅可以豐富和拓展孩子繪畫的內容,而且能引導孩子更直觀深入地理解詩詞的含義,激發幼兒對中國古文化的情感。組織過程中,以幼兒喜歡的古詩“詠鵝”為導入,以幼兒生活中最熟悉的數字“2” 為創作的出發點,念一念,變一變、畫一畫,創設輕松愉快的生活化的氛圍引導孩子運用繪畫的方式表現《詠鵝》的內容,再現詩的意境,使孩子們對《詠鵝》有更進一步的理解,體驗古詩的優美意境。大白鵝是孩子生活中最熟悉、喜歡的小動物,加上《詠鵝》的簡單易學瑯瑯上口,又富意境,使孩子們很快地與他融為一體,喜歡上了這首詩。
活動中采用情景化的語言來貫穿情節,淡化美術表現的技能,本次活動的內容是一樣的,但是教師試圖提供了不同的紙張和繪畫材料,如:砂皮紙、宣紙、水粉紙,自然繪畫的形式也就不同了,砂皮畫、水粉畫、水墨畫,激起幼兒的興趣,感受不同材料帶來的不同美感。
幼兒作品:
1、砂皮畫
2水粉畫
3、水墨畫
分析:
本次的活動內容都是根據詩歌《詠鵝》表現大白鵝的外形特征的。在這次繪畫中,孩子們表現出了較多大白鵝的動態,如:仰頭高歌的、低頭理羽毛等,展現出孩子們特有的情趣和創造力,同時,我也感到教師在活動過程中的引導應情景化,才能淡化美術技能,促進幼兒在游戲中更積極、主動地表達表現。
砂皮畫幼兒比較好控制,直接用蠟筆就較為容易,色彩比較容易凸顯,特比而是大白鵝的動態,頭對頭啊,頭向后,低頭等等,動態更多。水粉畫幼兒平時也是畫過的,幼兒很喜歡,調色的過程中是幼兒最開心的,調的過程中色彩的變化,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色彩的層次感豐富、鮮明,水分本身的特性就具有覆蓋力強的特點,可以反復修改,幼兒能夠大膽的創作,從幼兒的作品來看,大白鵝的動態表現不是很豐富,頭都是一個方向的,沒有變化,這與幼兒用水粉筆畫畫的一個用筆有直接的關系,逆著方向用筆,對幼兒有一定的難度。幼兒的畫面添畫較為豐富,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在里面,比較趣。幼兒用水墨畫來表現大白鵝的形態,脖子有點短,筆法的運用欠缺,也是最為難的,中鋒和側鋒的運用是同時的,但是用水墨畫來表現,暈染的效果凸顯,視覺沖擊力強,背景的添畫幼兒充分發揮了想象,有自己的想法。
針對以上的幾個不足的方面,可以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繼續投放這些材料,讓幼兒有選擇的繼續體驗,同時還可以提供剪紙、泥工等材料嘗試操作“詠鵝”,作品的呈現方式也要多樣,給幼兒一個相互交流、分享、學習的機會,這樣一個學習活動又能很好的和個別化學習活動相聯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323308.html
相關閱讀:小班美術教案:圓點寶寶變圖畫
小班美工:快樂一家
幼兒園小班藝術教案設計:好看的花燈
小班藝美教案《明亮的眼睛》
小班美術教案:太陽公公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