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國家十二五規劃新篇章的元年,在規劃中,對經濟轉型、能源、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環境保護,教育為本。人的環境意識對于保護環境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提高環保意識已成為當前教育的重點。家長是否該從小就對孩子進行低碳環保教育?采用何種方式?這樣做的意義又何在呢?
[現場聲音]
從生活小事培養“環保小達人”
錢女士是一位環保達人,兒子陽陽很小的時候,她就開始有意識地教育孩子要愛護動物、愛護植物。在自家的陽臺上,錢女士和兒子一起種植了一些花花草草。種植花草的花盆都是用一些廢舊的飲料盒、餅干盒制作而成的。平時哪里有一些科學環保展,錢女士也都會帶著兒子去參觀體驗,如星期8小鎮的現代牧場體驗館里所有的道具都是用回收的利樂包制成的,錢女士就覺得非常不錯。錢女士說,兒子陽陽現在也算是一個環保小達人了,自從知道亂丟廢舊電池的危害,就開始四處收集,他們同學之間還組織了一個環保小分隊,每次收集到一定數量就交到居委會去。看到孩子如此關心環保錢女士很欣慰地說:“地球是個大家庭,動物和植物都是我們的好伙伴。要讓這個家庭干凈舒適要從每個人每件小事做起,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他也會去影響身邊的其他人。”
亓先生說,對孩子的環保教育都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教育起的,比如說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廢舊物品可以回收再利用等。亓先生說,他和女兒妮妮最喜歡的就是改造廢舊物品,比如說用大包裝的冰激凌盒子做花盆,用廣告紙做書簽、賀卡,用飲料瓶做燈籠等,不但可以開發孩子的想象力,還樹立了節約資源、廢物利用的環保意識。妮妮就讀的幼兒園也會舉辦一些家庭環保日,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比如去附近小區拾垃圾、澆花等,也要求家長給孩子做榜樣,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等。亓先生說,環境保護任重道遠,一定要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從小有這個觀念和對環保有個初步的了解,不是為了成為什么“環保衛士”,為了營造更好的環境也應該這樣做。
麗莎的媽媽汝小姐說,她覺得孩子還只有4歲,和她說低碳環保孩子肯定是不懂的,但是,她會借著機會告訴孩子一些愛護環境的常識,比如說洗手的時候,可以告訴孩子在打肥皂時要把水龍頭關掉;還有在馬路上不可以亂丟廢紙、果皮、零食的包裝等。通過這些小事情慢慢培養了孩子的環保意識。麗莎所在幼兒園有時也會組織一些活動來教育孩子,像種植小樹苗,給小樹澆水,也是希望孩子從小養成這種習慣,愛護樹木。環保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大家其實只要做一點小事,對整個地球來說就是一件大事。那么,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理念也是希望孩子將來能有更好的空氣可以呼吸,有更好的水可以喝,更好的環境可以生活。
[專家點評]
低碳環保 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是個新概念,提出的卻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它反映了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產生的擔憂,全球變暖等氣候問題致使我們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態環境,大家已經意識到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過量碳排放是形成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綠色低碳,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需要從點滴做起。低碳環保,家長一定要起模范帶頭作用,這樣才能帶動和影響寶寶。
瞿溪路幼兒園副院長姚聞娟表示,在幼兒園里會設“小值日生”、“環保員”等崗位,崗位上的小朋友負責關燈、關水、節能等工作;幼兒園也經常舉辦節能環保的親子互動,或者將低碳環保主題編排成節目,這些活動有利于幫助孩子樹立低碳環保的理念,并且將其貫徹到實際生活中,很多孩子會在生活中提醒家長。
同時,“低碳生活”不再只是環保的概念,它已經融入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它時刻存在于我們的身邊。比如,少開電視、少用電腦、少開車、將空調打到適宜的溫度、甚至充電器充完電后將其拔出等,這些小小的細節都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538562.html
相關閱讀:教你更加環保的育兒方式
環保:可怕的白色污染
中班環保教案:環境保護小衛士
環保行動從你我做起
環保教案:回收廢電池